精簡軍中士卒只能算是節流,然而要想在短期內籌措到足夠的糧草,用來對抗即將來襲的曹操好鮑信十五萬大軍,還必須要去開源。
青州周圍的幾個州,如今都已經被各路諸侯占據,要想從他們的嘴里搶肉吃,很容易惹來袁紹和公孫瓚那種級別的大戰,在敵軍即將到來之際,此舉非常不妥。
知道陳重擔憂之事,陳宮卻微微一笑,隨后指著墻上繪制的那幅青州地圖說道:
“毗鄰青州的有徐州、冀州和兗州,那三州之地都不能擅動,但將軍別忘了青州還有有轄郡、國六,縣六十五。郡有平原郡、東萊郡、濟南國、樂安國、北海國、齊國,而這其中就有一個地方現在糧草頗豐。”
陳重畢竟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因此對青州的了解遠不及陳宮等本地人,當即問道:“青州還有這樣的地方?那是何處啊?”
文人就喜歡搞些遮遮掩掩的事情,陳宮也是如此,他并未直接回答陳重的問題,而是對孫乾說道:“公佑,不如你我二人將此地名字寫在手中,一起亮出可好?”
孫乾聞言笑道:“好,看咱們是否想到一處。”
望著麾下的兩個謀臣各自執筆書寫,陳重心中無奈的嘆息,也只能陪著他們倆繼續玩下去。
少頃,陳宮和孫乾都已經寫完字,兩人相視一笑,同時將手掌亮了出來。
陳重望去,發現兩人的手上都寫著“北海!”
“北海?”陳重感覺這個地方有些耳熟,可是一時間卻想不起從哪得知的此處。
孫乾看到陳重一臉迷茫的模樣,當即問道:“北海國的國相乃是孔融,將軍可知此人?”
要是說別人,那陳重還真不記得,可要說孔融,他腦中當即出現了關于此人的軼事,“孔融?你說的可是那個少時讓梨的孔融?”
“正是,其實將軍早就見過孔融了。”
陳宮說道:“十八路諸侯會盟討伐董卓,北海太守孔融也是其中一位,還有即將來襲的曹操和濟北相鮑信,都是其中之一,將軍或許是當時沒有注意罷了。”
其實陳宮這樣說,完全是給陳重面子呢,要知道當時十八路諸侯會盟,陳重還只是廣陵太守張超麾下的將領,根本就沒有與其他諸侯對話的地位。
世事無常,估計當時誰都沒有想到,那個籍籍無名的小將,如今卻成為了青州牧,而北海太守孔融還在陳重的管轄范圍之內。
相比于其他人,孔融的來頭和家世可是不小。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漢元帝的老師,官至侍中。父親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時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贊許。
黃巾之亂開始時,孔融被征為司空掾屬,被授為北中軍候。在職三天,轉任虎賁中郎將。正逢權臣董卓總攬朝政,想要廢掉漢少帝劉辯,孔融與董卓爭辯,言辭激辯,常有匡正的言論。
董卓懷恨在心,將孔融轉任議郎,隨后又暗示三府舉薦孔融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為太守。
當時青州有百萬黃巾,董卓此舉相當于借刀殺人,沒想到孔融到達北海后,卻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發檄文,又親寫書札,與各州郡通聲氣,共同謀劃。
孔融雖有大儒之才,卻無領軍作戰的能力,討伐黃巾軍張饒時就已經戰敗,后來只能退守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