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對鹽的控制由來已久,到了東漢王朝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陳重才將目光鎖定在了這比一本萬利的生意上。
東萊郡開始大建鹽田,此地毗鄰東海和渤海,地理環境優秀,實在是個非常適合制造海鹽的好地方。
不到一月功夫,就有大量的海鹽被做了出來,而此時陳重也開始考慮買家的問題了。
青州附近有冀州、兗州和徐州,只不過除了兗州在大陸腹地外,另外兩州也都有臨海區域,所以最好的賣家就是占據兗州的曹操了。
原本陳重以為曹操很快就能擊敗呂布,可是讓他很意外的是兩軍互有勝負,一直在僵持之中。
造成這種結果,其實跟陳重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青州一戰,曹軍損失過半,耗費的糧草也實在太多,以至于現在都有些糧草不濟了,只能暫時停戰,去四處尋找糧食。
呂布、張超和張邈那邊的情況也是如此,兗州原本的糧草已經被曹操抽空過一次,現在他們也是后繼乏力,唯有勉強度日。
這兩方人馬因為缺糧暫時休戰,更加沒有購買海鹽的資本,所以陳重很快派出幾路信使,分別前往冀州、徐州和幽州。
徐州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得知陳重信使到來后,陶謙看罷了書信后,連忙招麾下大將曹豹,謀臣糜竺,陳登等人商議此事。
徐州戰事較少,因此也是東漢十三州較為富裕的一地,而且因為陶謙至今還謹遵朝廷律法,所以境內百姓也早就缺少食鹽供應。
此時眾人聽罷陳重想要用食鹽來換取糧草和其他物資之事,太守陶謙這個老好人倒是沒有什么異議,但其他諸人卻有些不愿。
陳登勸道:“徐州瑯琊、東海和廣陵各郡都臨近海邊,要想制取海鹽的話,自己動手就行,何必要浪費糧草與那陳重交易呢?”
陳登的這番言語全是被了徐州和陶謙考慮,可惜陶謙至今還對朝廷忠心耿耿,自然不會私自制售海鹽,聽了他這番話后,立刻面露不悅之色。
“如今天子尚在,我陶謙牧守徐州,豈可壞了朝廷法度,從他人手中購買海鹽以解百姓生活所需即可,若要我公然制鹽,這卻萬萬不可,元龍也休要再提!”
其實這就是現在各路諸侯的不同之處,陶謙就代表了那些依舊對東漢朝廷忠心之人,而曹操和孫堅,以及陳重等人,自然都完全將朝廷拋于腦后了。
既然陶謙不想自家制造海鹽,自己一番好心還被訓斥,那陳登也就不再言語。
糜竺在投靠陶謙之前,本就是徐州有名的大富商,此次聽聞要跟青州做海鹽生意,他可立時精神了起來。
相比于忠厚長者的陶謙,有勇無謀的曹豹,糜竺可深知海鹽的利潤有多大,當即順從陶謙心思,主動承擔起了兩州交易之事。
對于徐州之地,除了十八路諸侯之一的太守陶謙之外,陳重并不認得幾個之名人物,但知道前來接洽生意的人竟然是徐州別駕從事糜竺后,他卻起了好奇之心,決定親自見見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