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則出兵攻打兗州南部和徐州,這樣的話,袁紹和袁術就形成了從南北合力夾擊曹操和陳重的態勢。
按照這樣的局面繼續下去,就可以讓陳重和曹操兩人首尾同時遇襲,只能分兵長途奔波進行抵擋。
然而袁紹卻并沒有如約定行事,他直接放棄了陳重那一邊的戰線,將所有兵馬集合在了一起,全力進攻曹操。
袁紹這樣做很明智,因為他今非昔比,早已經不時當初雄踞冀州時候的那樣兵強馬壯了。
在跟公孫瓚、曹操和陳重三方作戰的這段時間,袁紹軍損失慘重,士兵數量大減,而且大將顏良和文丑也都被斬殺。
與其進攻兩個目標,最后毫無所得,不如猛攻一方,取得勝利,這就是袁紹和麾下謀士現在的想法。
當然這樣一來,袁紹就坑了袁術攻擊徐州的張勛兵馬,但對于這一點,袁紹毫不介意,或者說他根本就不關心袁術的死活。
按照原來的作戰計劃,袁紹要先攻渤海郡和青州,陳重為了保住兩地,就必定要抽調兵馬和將領支援,到時候張勛等人率領十五萬大軍來襲,徐州必定會被輕易攻下。
可惜就因為袁紹的自私,張勛等四名戰將,兩人背叛投降,兩人戰敗被斬殺,十五萬大軍被降服了大半。
袁紹沒有去動陳重,不過他卻全力去對付曹操,魏郡一線戰火重燃,而陽平等地也被波及。
曹操派遣重兵對抗袁紹的大軍,袁術派出的大將紀靈、雷薄,陳蘭和陳紀也率領十五萬大軍再次攻進了兗州。
曹操此時真的是被南北夾攻,為了應對袁紹和袁術的兵馬,他也只能竭力相抗。
身為曹操的盟友,陳重也接到了對方的求援信函,不過雙方畢竟不是什么永遠的朋友,陳重也不打算耗費己方的兵力去參與此事。
陳重給曹操寫了一封冠冕堂皇的書信,言道自己抽身不了,只能用其他的方式來幫助他。
所謂的其他方式,就是陳重親自率領大軍自徐州向南,直奔原本屬于本州的廣陵郡和下邳郡。
廣陵郡自從郡守張超離開后,已經徹底洗被袁術占領,而下邳郡也被占去了大半,因此不管是為了報復袁術,還是奪回屬于自家的領地,陳重都需要戰上一戰。
徐州的戰斗已經結束,陳重如今也是今非昔比,后續的事情自有人去處理,當從青州調來的糧草和輜重到齊之后,大軍立刻開拔,直奔南方而去。
袁術麾下本就沒有什么良將,稍微有點名氣的張勛和紀靈等人,又已經率領出征了,因此留守在廣陵和下邳郡的將領和官吏,基本上并無太強的能力,也沒有太多的兵馬。
高順率領陷陣營的精銳,遇城攻城,遇陣破陣,一路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真正的稱得上陷陣營的美名。
袁術本就不得人心,部下和百姓離心離德,在稱帝之后情況更是嚴重,因此很多城池直接大開城門,歡迎陳重軍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