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迎回了天子獻帝鑾駕之后,陳重這邊的情況也發生了改變。
青州城為了天子蓋造宮室殿宇,立宗廟社稷、省臺司院衙門,修城郭府庫;封蔡邕等人為列侯。
陳重被封為大將軍,陳宮為侍中尚書令,許攸為軍師,張遼、太史慈、高順等人皆為將軍,其余將士,各各封官。
自此商議大事之時,天子都要臨朝,而陳重和皇甫嵩和蔡邕等臣子都分立殿中兩邊。
獻帝和陳重等人都看過了劉備親筆書寫的信函,也問過了荊州之事,天子當即問道:“大將軍,你認為此事該如何處置?”
陳重最為忌諱之人,一是曹操,二就是劉備,因此說道:“劉表之死疑點眾多,而劉備堂而皇之占據了荊州,不免名不正言不順,臣以為該當尋找劉表之后,為其討一個公道。
此番既然曹操去討伐劉備,那我軍不如也調兵至豫州,再命一員大將見機行事。”
陳重雖然沒有明說去趁火打劫,在曹操跟劉備征戰之時插上一刀,但是殿中諸臣都是明白人,自然也都知曉了他的意思。
陳重的話剛一說完,一名文官便出言諫曰:“劉備乃是漢室宗親,不可輕伐;孫堅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險,亦不易取,今曹操與劉備爭斗,大將軍不可興此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
其實陳重現在的注意力都在北方的幽州上,大半的兵力也都調到了渤海郡,所以對劉備和曹操之戰并不太在意,但此時此刻被人當場反對,多少有點不舒服。
不過陳重也并不以為意,畢竟他明白這些跟隨獻帝到此的漢臣,都對自己有很重的提防之心。
陳重不當回事,但他麾下之人卻很是不滿,許攸當即說道:“劉備、孫堅等人都乃逆命之臣,莫非爾等忘記當初荊州之時,劉備派出數路大軍來追繳你們的事情了么?這樣的逆賊豈容不討!”
這名文官其實也知道這一點,但他的心理很特殊,就是要反對陳重所有的決定,以此來加強天子之權的意思,所以才會出來反對。
見到這文官跟許攸發生了爭執,獻帝開口道:“大將軍執掌軍政多年,豈容爾等多慮,此事全由大將軍定奪,如有再諫者,必斬!”
既然天子親自作出了決定,那諸多漢臣自然不敢多言,而陳重一方的臣子則倍感欣慰。
陳重看到這一切后默然不語,他早就知道獻帝這個小孩子不簡單,但是沒想到他竟然知道深淺,直接斥責忠于自己的臣子,獻帝能這樣處置事情,這讓陳重的心中不由對其生出了戒備之心。
陳重這邊商討征伐之事,而孫堅那邊更是直接。
劉備跟孫堅前不久還大打出手,雙方都有將士死傷,兩方又是邊界相連,利益相關,所以對待此事有什么態度不問可知。
不提劉備派人游說陳重和孫堅,單說夏侯惇戰敗而歸。
帶領殘兵回到了冀州之后,羞愧難當的自縛去見曹操,伏地請死。
曹操問起戰事,夏侯惇如實答道:“惇遭諸葛亮詭計,用火攻破我軍。”
聞聽此言,曹操不禁怒道:“汝自幼用兵,豈不知狹處須防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