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他們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
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于潞河之北,居然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
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余騎,隨鮮于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曲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于鮑丘,斬首二萬余。
此時袁紹也將目標放在舊敵公孫瓚占據的幽州上,所以率領大軍悲傷攻伐,如此內憂外患之下,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地公孫瓚所置長官都被殺,袁紹、鮮于輔、劉和三路軍兵在幽州齊齊圍攻,公孫瓚屢戰屢敗,于是逃回易京堅守,開置屯田。
如果當初公孫瓚不時那么狂妄,愿意跟劉虞進行合作的話,那么他們兩人合力占據幽州,定然可以在北地穩固自家的地盤,成為當世一大諸侯,可惜兩虎相爭,兩敗俱傷,一切都成了空。
公孫瓚雖說與劉虞的舊部作戰屢戰屢敗,損失不小,但其多年在幽州實力還很雄厚,因此在退守易京之后,還可以堅持良久。
如果這個時候袁紹繼續進兵的話,那公孫瓚即便再強,也抵擋不住這樣強大的兵峰,可曹操和陳重也趁著冀州空虛之時出兵了。
四大諸侯在北方混戰,袁紹的老家冀州被曹操和陳重猛攻,損失了不少的郡縣,無奈之下只好放棄唾手可得的幽州,折返回來迎戰。
此后陳重奪取了渤海郡后安靜下來,曹操跟袁紹數次對決,袁紹憂煩病死,剩下的三個兒子內斗,最終被曹操拿下了冀州。
如今曹操傾巢而出直奔荊州,陳重也帶領大軍推到了幽州,抵達公孫瓚死守的易京。
來到易京之后,即便早就的到了情報信息,但陳重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被驚得不輕。
公孫瓚不但臨易河挖了十余重戰壕,還在戰壕內堆筑高達五六丈的土丘,更是在土丘上又修筑五六丈高的營壘。
在這塹壕中央的土丘上建了一座達十余丈的高樓,其中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就在這樓中居住。
公孫瓚將這防御陣地打造的可算是固若金湯,而且還有那么多的糧食輜重,看樣子他是打算耗死任何趕來攻伐自己的敵人。
陳重縱馬來到近前,與公孫瓚隔著壕溝和各種防御工事相望,兩人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也曾見過,只不過那時候雙方的地位相差不小。
時過境遷,現在的陳重乃是天下有名的諸侯,昔日縱橫天下的公孫瓚卻龜縮在此,真可以說是世事難料了。
公孫瓚屢戰屢敗,但是他的狂妄之意卻絲毫未少,看到陳重之后,當即高呼道:
“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陳重你雖親率眾多兵卒到此,但卻依舊無法奈何于我,不如早早離去,也省的耗費糧草輜重。”
聽到公孫瓚這番話,陳重不怒反笑,沖著高樓上的公孫瓚喝道:“昔日單槍匹馬便可震懾鮮卑的公孫瓚,如今卻成了不敢出城的懦夫,難道你真以為我攻不下你這高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