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連續數個烏丸部落都被陷陣營剿滅之后,留給其他烏丸部落的選擇就不多了,他們或者放棄家園,繼續向北方遷徙,要么就要跟高順的陷陣營死戰,最終被徹底滅掉。
全族遷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陷陣營還未必會放任他們離開,處于這種絕境之中,烏丸各部落族長很快做出了一個決定。
烏桓峭王的尸體被送到了高順的面前,而殺死他的人正是這些烏丸的族長。
對于殺死烏桓峭王之事,反對的人并不多,這些人也早就被烏丸人殺死了,一同陪著自家的王者死去。
烏丸各族族長跪在高順的面前,他們所求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想為自己的族人求一條活路。
如果這次領兵的人不是高順的話,那最后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烏丸就此在世上消失,還好高順并非是那種嗜殺貪功之人。
烏丸各族從此以后將會效忠陳重,他們可以為繼續放牧養馬,而陳重將會定期收購他們飼養的馬匹和其他牲畜,并且為他們提供糧食、海鹽、衣物和其他日常所需之物。
除此之外,陳重還會從烏丸中征兵,這些胡人騎兵將會單獨成軍,聽從陳重的調遣。
烏丸這種胡人性格中的確有較多的野性,可是在高順狠辣的屠戮下,他們也徹底被征服了,至少在短期之內,或者說在陳重依舊強大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敢妄動了。
解決完了烏丸之事,高順軍帶著俘虜和戰利品開始回返,而張遼此時也解決完了閻柔的軍隊。
閻柔和鮮于輔、齊周、鮮于銀最終還是沒有達成和解,雙方對待百姓的方式決定了他們的矛盾不可能解決掉。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張遼和陳重都是漢人,而閻柔卻是半個異族人,那么,最重要的是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的敵人是公孫瓚,并非是陳重,所以雙方的目標其實是相容的。
既然雙方的敵人都是公孫瓚,那么合作也就有了可能,經過一番暗中聯絡之后,鮮于輔、齊周、鮮于銀全部選擇歸降,失去了他們的閻柔,麾下的數萬兵馬也就成不了什么大事了。
鮮于輔、齊周、鮮于銀和張遼合兵一處,閻柔也沒有堅持多久,就兵敗身亡,陳重放眼整個幽州,發現自己的敵人就僅剩下公孫瓚了。
外無援兵,外圍的兵力也被不斷的被消滅,高樓中的公孫瓚也坐不住了,他罕見的召集了麾下的謀臣和將領,準備突圍離開易京。
若是公孫瓚早就這樣的話,那還有一戰之力,可是在易京死守了這么久,倒了這個時候卻想突圍,就很是不智了。
長吏關靖勸諫道:“易京被圍多時,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之所以還能固守,全因為主公尚在。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后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則會失去根基,流落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