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丘的又一個清晨,陳重起床后來到帳篷門口向外望去,發現灰暗的天空依舊很是沉悶,也如同之前的很多天一樣還有雨點砸落下來。
現在的雨已經沒有先前那么大了,不過這種綿綿細雨更是悠長持久。
這已經是荀彧等人祭出青龍寶玉之后的數日之后了,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大雨澆灌,地面上已經不是泥濘了,大量雨水落在地上匯聚成一條條小溪,向著地勢較低的地方流去,而更多的地方則變成了大小不一的水潭。
在這樣的天氣下,別說是以騎兵為主的西涼軍,就算都是步卒的青州軍也變得寸步難行,除此之外因為多日的暴雨,也導致氣溫大大降低,已經是濕寒之氣逼人。
陳重據守在清丘,因此后方的輜重給養雖然因為暴雨的緣故很難抵達,但總歸是可以來到,如今營中的將士們都喝上了熱騰騰的姜湯,身上也都穿上了御寒的衣物。
很多人都以為戰爭依靠的是雙方戰力的強弱,但那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還是在速戰速決的情況下。
就像現在的局勢,那就是讓任何一方主將都十分心疼的消耗戰。
戰爭本來就是一種經濟上的對抗和消耗,如今董卓和陳重多達四五十萬的大軍都被困在了清丘一帶,不能進攻也不能退卻的雙方,就只能再次對峙起來,而他們每日消耗的物資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根據居延漢簡記載,一名士兵一個月的口糧大約3石3斗左右,古代北方仍然是以粟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制的湯,條件很是艱苦,除了高級將領外,很少有肉食。
沒有肉食和大量的油脂補充,這就代表古代的士兵需要通過大量的食物來維持一天的消耗。
根據漢代一石約盛27市斤計算,3石3斗約89斤多,以一月30天算,相當于每天3斤粟,如果僅僅以重量相比的話,相當于一天大約12個饅頭,由于漢代仍然是吃兩頓,所以每頓相當于6個饅頭的量,當然這其中的熱量應該遠遠低于后世!
相較于現代,一天12個饅頭其實并不多,對于體力勞動者來說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居延漢簡的描述符合那個年代的,并沒有夸大,所以古代士兵一天口糧基本在3斤左右,而這只是還算不錯的軍隊才能辦到,至于很多諸侯麾下的士卒還吃不到這些。
一名士卒每日需要三斤糧食,雙方目前集結的軍隊都超過了二十萬,這就代表董卓的西涼軍和陳重的青州軍,任何一方每天都要白白消耗掉六十萬斤的糧食。
雙方的軍隊對峙了大概一個多月,按照每天消耗六十萬斤來計算,那么總共消耗掉的糧食數量就足以讓任何諸侯吃不消了。
大軍出征自然不可能隨身攜帶太多的糧草,所以絕大部分都需要就地獵食和后勤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