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還記得你叔叔家的表弟嗎,從小就喜歡跟在你屁股后頭的那個小三兒”,
“記得,怎么了?”,
“他比你小兩歲,今年都已經結婚了,還生了個閨女”,
“...媽,您還讓不讓我吃飯了?”,
......
過年回家自然少不了走親戚,拜訪親朋好友,許哲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住在s縣和離s縣不遠的鄉鎮里,平時走動的少,過年的時候卻是要一起到鄉里的外婆家吃團圓飯的,而在那之前本地的一些親戚便要拜訪。
說來有些吊詭,在許哲自己看來他這幾天在外頭混的并不好,充其量只是中規中矩罷了,但在親戚們的眼中則形象不一,在部分親戚們的眼中他是許家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去了大城市,是典型的成功家教教育出來的孩子;而在另一部分親戚眼中則是另一番看法,在他們看來培養一個大學生要投入的時間金錢不可謂不多,這些錢要在畢業后很多年后才能掙回來,與其如此不如早一點讓孩子出去打工補貼家用,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許哲也是其中的典型;當然,不管怎么說,表面上許哲在許家還是天之驕子的形象。
年前第一個要拜訪的是許哲爸爸的二哥,許哲的二爺,許家上一代有三個兒子,許哲爸爸是最小的,大爺和二爺因是長子,小學剛一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幫人編過涼席,給人挖過水渠,幫人做過農忙,在工地上扛過包,后來就在工地上一直當泥瓦匠,五十幾歲的人了,雖然皮膚黝黑,身上還是有肌肉塊。
他是讀書無用論的支持者,許哲媽媽給許哲交高中的入學費用時二爺就說“浪費了,浪費了,許哲身體不錯,跟我去工地上,我把手藝教給他,不僅不用花錢,還能幫你們掙錢,花什么冤枉錢念書啊?真是浪費了”,
許哲媽媽笑他沒眼界,二爺也梗著脖子說許哲媽媽頭發長見識短,對兒子太溺愛了。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
前些年房價飆升,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熱,國內的房地產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樁只賺不虧的生意,得益于此,一線的施工人員工資待遇也跟著水漲船高,尤其是二爺這種經驗豐富的老泥瓦匠,那十幾年里他瘋狂的接活,愣是讓他攢出了幾百萬的身家,再飯館其他親戚仍是一副窮酸樣,這讓二爺對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更加堅信。
“弟妹,我說的沒錯吧,讀書沒什么用的,你看從小到大繳的的那些學雜費,報名費,書本費,這樣那樣的搭了多少進去,小哲在外頭現在一萬五千一個月,也不是很高啊,一年掙的錢跟我們家嬌嬌沒差多少,可我們家可是慶賺,你們家到現在才剛剛回本”,
坐下來吃了幾顆花生二爺又提起了這個話茬,二娘皺著眉頭捅了捅他的胳膊。
許哲媽媽也是不服輸的,且許哲一直是她心里的驕傲,她不服的道:“二哥,孩子讀書是長線投資,不是三五年就能見成效的,我兒子從小就聰明,成績好,不讓他讀書讓他出來打工?虧你想的出來,倒是你們家嬌嬌,那么好的苗子,高中沒畢業就讓你唆使出來做事了,看她以后不怨你”,
“怨我什么?我們家嬌嬌現在好著呢”,
說這話時許嬌嬌正在超市里和許哲一起清點著貨架上的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