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名叫陳群,貴市人,做建筑生意,接過許多當地政府的項目工程,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產業,在這里市區的一座商場買了一整層的商鋪,保守估值十個億以上,起初江五旗只知道他在資金上有一定的需求,江五旗問他需要多少金額,他說越多越好,五千萬也不嫌多,江五旗以為自己遇上了一個搗糨糊的,但當陳群把產證照片和自己名下的公司營業執照照片發來的時候他就傻眼了,再與客戶交談時一下子就處在了心理上的劣勢。
“他要五千萬?”,
許哲問道。
江五旗肯定的道:“是的,五千萬還不夠,他說越多越好”,
“要這筆錢拿來做什么?”,
“他說接了好幾個項目,手里錢不夠”,
說到這里許哲便有些質疑,要說陳群名下的公司要融資,需要這么多錢,可信度倒是高一些,接下了項目手里的資金卻不夠,這么大的資金缺口要靠貸款就很可疑了,但無論怎樣猜測卻也排除不掉這樣的可能性。
“對了,他說眼下就急需要一筆錢還前面的款,因為他之前做項目的款項還被上面壓著,做工程的經常會出現這種問題,所以他想找一個可以長期合作的伙伴”,江五旗道。
這倒是讓許哲有些心動,他道:“先把他約到公司來,見了面才知道這些信息有幾分可信”,
通過電話或網絡平臺得到的信息準確性并不那么令人信服,未必是客戶有心說謊,而是客戶對自己的評判標注與銀行及機構對他們的評判標準并不相同,有的客戶有一丁點的資產就對自己信心十足,認為貸款是一件小事,銀行得要求著他們,但事實上在銀行和機構眼里這樣的客戶多如牛毛,根本可有可無,也有的客戶只是普通的中高層管理,但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在銀行眼里他們也是愿意合作的優質客戶。是以無論怎樣總要見了面才知道彼此的認知是否相同。
江五旗業務上的經驗豐富,當然知道把客戶約到公司見面乃是成交的第一步,對他來說這是小事,但這個客戶身價太高了,高到他心里發慫,他在電話里支吾道:“...許哥,還是你約他比較穩妥一點,我怕...我經驗不足......”,
“不是經驗不足的是,是你第一次面對大客戶,心里對這筆業務很重視,太多重視的時候心里就緊張,再面對客戶就覺得低人一等”,許哲一語點破的他的心思。
江五旗有些心虛的“恩”了一聲。
“不用緊張,這是你第一個遇到的大客戶,但不見得是最后一關,不可能每次都要別人來幫你,這個坎你總要過;我們與客戶是合作關系,沒有誰要求著誰,擺正心態。職位上也可以隨便說,業務員、主管、經理隨便說,沒有人會拆穿你”,
江五旗心知許哲都手把手教他細節上的東西了,約客戶這件事就只能自己做了,只能點了點頭道:“許哥,我知道了”,
“恩,確定了時間后提前跟我說”,
許哲掛了電話后便繼續和劉國強等人喝酒,談渠道間進一步合作的事,希望瀛海能夠拿出一部分資金來開辟墊資業務,作為資深的從業人員,劉國強對墊資過橋業務自然不會不知,當下就這個話題展開了深聊。
江五旗掛了電話后心里十分忐忑,喝了碗里的粥,把醞釀好的話術寫在紙上牢牢的背下來后才撥通了陳群的電話。
“喂,陳總你好,我是小江...不好意思啊,這么晚了還打擾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