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擁有7座10費防御塔的70級玩家,將所有的科技點都投入到了攻擊科技上面的話,那他防御塔的最終傷害也不過提高70%罷了。
但假如將這70點科技點全部投入能量科技,變成70點費用點的話,那么這個玩家就相當于擁有了額外的7座10費防御塔,最終傷害效果實際上提升了100%。
更別說七座額外的防御塔還是大量的耐久度,可以承受元寇的傷害,算是變相提高防御能力了。
這是傻瓜都會做的計算題,更何況防御塔的數目越多,能夠使用出來的戰術布置體系也就越多。
傷害和防御的科技尚且如此,其他的科技就更不用說了。
至于擴充科技,增加元寇游蕩上限,這個勤奮上線清怪就行了,對于職業玩家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科技。
生產科技,提高資源產量,這個雖然也很重要,后期升級防御塔需要海量的資源,不過有錢的話,直接找玩家私下購買就行了,同樣沒有意義。
制造科技,提高防御塔的制造速度,這個同樣也是時間問題,前期或許很有幫助,但后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后期玩家他們有的是時間。
所以廣大玩家們才會認為,六個科技體系,完全是脫褲子放屁,除了費用點科技,其他的科技都是絕對的雞肋,沒有任何的意義!
而此時的張秋寒,本來也打定了主意要將科技點加在能量科技上面的張秋寒,整個人忽然猶豫了一下,然后果斷的做出了改變,將科技點轉而加在了攻擊科技上面,讓所有的防御塔和英靈的最終傷害提高1%。
嘛,張秋寒之所以這么加點,是因為他記起了5000年后,自己的火星上看到的一篇來自于地球毀滅之前,對于當時華夏游戲電競第一人的訪談。
這個玩家的訪談讓張秋寒印象深刻,他說他最后悔的就是將他所有的科技點都加在了費用點科技上面,而不是加在了攻擊力上面。
主持人好奇的問他為什么,他說,在電競比賽的賽場上,每個玩家最高擁有的費用點上限是90點,哪怕你的費用點科技點的再高,在游戲大陸有180點的費用點,但是在賽場上,也就只有90點而已。
而在平均等級90級的十年后,不加任何科技點的玩家都擁有了90點的費用點,這就導致費用點科技對于比賽而言,沒有任何意義了。
但是攻擊科技就不一樣了,90%的最終傷害加成,卻可以完美的出現在賽場之上,當你面對一樣擁有90點費用點,但是卻足足擁有90%的最終傷害加成的對手的時候,這是任何電競技巧和個人實力都無法彌補的巨大缺陷。
而更加要命的是,因為一個90級的賬號,最少也需要3年的時間來打造,所以他們在三年內,都只能被全攻擊科技的對手吊打了,這簡直是讓人絕望的現實!
這位職業高手的話在一個月后的世界總決賽上得到了驗證,一個僅僅在60級之后才醒悟過來,將剩余的所有科技點全部加在攻擊科技上面,也就是僅有30%的最終傷害加成的職業玩家,成為了韓國人的奇兵,在賽場上重新擊敗了歐美,奪取了那一年的世界冠軍!
本來張老爺子也沒有打算這樣破釜沉舟的加點的,畢竟前期不加費用點的話,確實很難熬過去,甚至最后不得不刪號重來。
所以張老爺子本來是打算在前20級加費用點科技,之后再直接轉攻擊科技的。
可是在有了氪金天賦,以及一個橙色和一個紅色的1費防御塔之后,張老爺子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或許自己可以用最少的費用點,來撐過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而當自己有朝一日出現在電競賽場上。
當一個從一級開始就將所有的科技點加在最終傷害科技的職業玩家出現的時候,賽場上會有怎樣有趣的變化。
張秋寒對此非常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