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個青衣少年跑進練武廳喊道。
獨孤求敗就是曹世玉從葉二娘手中就下來,然后拎著到處轉悠的胖小子。他真名叫什么,無量劍派沒人在意。
機靈鬼更早就分析出來,獨孤求敗,左師兄分明是在說他自己已經天下無敵了。
胖小子一家團聚的場面,不用多做描述。
眼淚和鼻涕齊飛,哭聲與笑聲交織。
…………
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背負蒼山,面臨洱水,極占形勝。
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云:“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大理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于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
每位皇帝出家后,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
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筑精麗,即是中原如五臺、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曹世玉先在大理城中逛了逛,感受了一番百族混居的風情,品嘗了多種特色美食后,才慢悠悠地來到天龍寺外。只見香客行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他找了一個肥頭大耳,滿面紅光的知客僧問了下,卻被告知天龍寺這段時間不方面留宿,塞了些銀錢后,才被安排住在了一處較為偏僻院子的廂房中。
“要是有人問起,施主就說您是大宋關中士子,到大理來游學,切記切記。”
知客僧告誡了幾句后,方才匆匆離去。
曹世玉此來,倒不是打天龍寺《六脈神劍經》的主意,而是在等吐蕃國師——“大輪明王”鳩摩智。
三天后,曹世玉到大理城中轉了一圈回到天龍寺,就被知客僧告知,你政審沒通過,明天就老老實實的待在院子里,不要出來瞎逛。出了事情,誰也擔待不起。
第二天中午,有小沙彌送來素齋素面食。
曹世玉吃完飯后,鼻端忽然聞到一陣柔和的檀香,跟著一聲若有若無的梵唱遠遠飄來。
“定然是鳩摩智到了。”
他躍上屋頂,經晃天門、清都瑤臺、旡旡境、斗母宮、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臺,來到一條長廊之側,一路如入無人之地。
長廊盡頭是幾間屋子,全以松木搭成,板門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質樸,和一路行來金碧輝煌的殿堂完全不同。
只聽屋內有人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另一個更加蒼老的聲音回道:“明王遠來,老衲未克遠迎。明王慈悲。”
大輪明王鳩摩智道:“天龍威名,小僧素所欽慕,今日得見莊嚴寶相,大是歡喜。”
雙方客套了一番后,緊接著鳩摩智提出用“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抄本,換天龍寺的“六脈神劍經”,但是被天龍寺的大和尚們直接拒絕了。
談不攏,那就只能動手了。
屋外,曹世玉整理了一下衣服,是時候閃亮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