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尊退了兩步,鞘尖忽往刀風中一絞,正是安生舊力方盡、新勁未出的當兒,這一下不花什么力氣,「無心刀」頓時無以為繼,攻勢自行崩解。
安生臉一紅,見他并未追擊,一個箭步竄上前,咬牙再出絕招!
豈料這回郝天尊更快,鞘尖一扎,“鏗!”戥中了刀鍔,刀風中心一歪,安生踉蹌失衡,刀頭斫地,勉強穩住身形,連不懂武功的觀眾都看出他的狼狽,場邊一片嗡然。
郝天尊正色道:“臨陣對敵,一模一樣的起手連用三回,未免小瞧了對手。適才你第一次所用的第七個變著,恰可以抵擋我第二次的攻擊,只因我出手的時間比第一回快了些,你堅持使完第五、第六兩個變著,才有此一失。”
安生沒來得及羞慚,郝天尊的話如電光石火般掠過腦海,彷佛捅破了一層薄薄窗紙,原先模糊搖曳的殘影失卻阻隔,驟地大放光明——老韓所授的「無心刀」,是將刀的變化練進了他的身體反應,臨敵不假思索,狂風般的刀勢飆出,令人難以抵擋。
安生屢經歷練,眼光大異昔日,漸明白這是老胡為了在三天內收到奇效,不得已才想出的變通之法,摒除招式,將首尾串連起來,將他異于常人的敏捷、膂力等、徹底發揮,原本刀路絕非如此。
安生練熟了刀式,練到無論老韓以何種方式攻擊、攻向何處,閉眼都能以「無心刀」硬生生碾過去,縱遇實力勝于自己的對手,亦有一搏之力。證諸往后余戰,老韓不可不謂奇才。
但遇郝天尊、君莫笑,乃至陽頂天這樣的高手,此法相形見絀,原因無他,力有未逮也。安生這時才驚覺:「無心刀」可能是他學過最精妙的完整刀法——假設它成套的話——但他一點都不了解它。老韓將一路刀法壓縮成一招,讓他以力量和速度的總和制敵,卻來不及為他講解應對進退、攻守方圓,剖析其題旨究竟。
現在,安生只好靠自己發掘。
「無心刀」連綿不絕,繁復而無法切割,正好以「星」字訣梳理;風有來處去向之別,亂中有序,再用「風」字訣辨清攻守……復雜的爬網、旁人須苦思良久方能理出頭緒者,于他腦海不過一瞬。「無心刀」三度起式,劍鞘“唰!”長驅直入,徑取他持刀之手,果然毫不容情。
安生刀勢圈轉,使的卻是第十二個變著,刀尖旋絞帶風,郝天尊若不抽退,不免饒上一條右臂。他「咦」的一聲變招,百忙中不忘贊道:“來得好”
安生分心二用,充耳不聞,繼續從「無心刀」析出招式來用,三五招里總能試出一記管用的,出手威力暴增。郝天尊不得不凝神應對,兩人距離越拉越開,刀劍上風聲隱隱,終于有幾分認眞的模樣。
此非自家的演武場,縱有郝天尊喂招,安生將「無心刀」翻來覆去磨了個穿,也只試出了十七式,無不是威力強大,果然印證了郝天尊“拆開來更好使”的指點。安生索性摒除其他路數,專以新招對敵,兩人越打越快,位移如一只疾旋的太極兩儀盤,所經之處黃塵掀轉,亦成一圓,煞是好看。
無心刀中淬出的刀式非同小可,安生越使越稱手,體悟越多,烏鞘舞出一團墨風,壓得郝天尊慢慢后退,卻難再更進一步,對郝天尊的威脅漸不如初展時,心下雪亮:“是了,三易九訣心法乃是家主的發明,這幾式刀法只須見得一次,便以九訣透析,縱未連皮帶骨拆得精光,豈能逃過法眼?打得越久,對我越是不利。”
郝天尊并無逼殺之意,比之尋常武斗,堪稱游刃有余,安生把握時間運起「野」字訣,心海中浮起一十七名持刀人形。
相較于處理「多」的星字訣、處理「亂」的風字訣,野字訣處理的是「整體」:千樹成林,不同于獨木;冰晶易凋,積雪卻有滅絕生機之力……凡數變形成質變者,均屬野字訣范疇。
這十七式分開運使,無不是上乘刀法,然而展列開來相互拆解時,卻發現有五式是余招的相生延展,或可合而為一。如此又消去五式,只余十二。
郝天尊驀覺耿照刀路一變,招數似是減少了,卻更刁鉆難防;明明速度未變,出手的角度卻越來越小,反應速度若未隨之提升,有幾刀差點接不下來,正是安生節奏不變、刀招卻彷佛快了一倍有余的原因。
他是三易九訣的始作俑者,耿照刀中暗藏星、風、野末三訣,逃不過時、音、律中三訣的爬網。邵咸尊與他一輪競快,刀、劍鞘尙未碰實,兩人即已變招,場中但聞風聲呼嘯,不聞木鞘轟擊,二式說多不多,須臾間便有重復的變著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