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行孫辯解道:“我實告師尊,弟子隨鄧九公征伐西岐,一次仗師父捆仙繩拿了哪吒,二次擒了黃天化,鄧元帥與弟子賀功,三次將師叔拿了,見我屢拿有名之士,將女許我,欲贅為婿,被他催逼弟子,弟子不得已,仗地行之術,故有此舉。怎敢在師父跟前有一句虛語。”
懼留孫低頭暗想,默算一回,不覺嗟嘆。姜子牙問曰:“道兄為何嗟嘆?”懼留孫道:“子牙公,方才貧道卜算,這畜生與那女子該有系足之緣。前生分定,事非偶然。若得一人作伐,方可全美。若此女來至,其父不久也是周臣。”
姜子牙說道:“吾與鄧九公,乃是敵國之仇,怎能得全此事。”懼留孫曰:“武王洪福,乃有道之君。天數已定,不怕不能完全。只是選一能言之士,前往湯營說合,不怕不成。”
姜子牙低頭沉思良久,說道:“此事須得散宜生去走一遭方可。”懼留孫點頭稱道:“既如此,事不宜遲。”姜子牙命左右:“去請上大夫散宜生末商議。”又命:“放了土行孫。”不一時,上大夫散宜生來至,行禮畢。
姜子牙說道:“今鄧九公有女鄧嬋玉,原系鄧九公親許土行孫為妻。今煩大夫至湯營作伐。乞為委曲周旋,務在必成。如此如此方可。”散宜生領命出城不表。
且說鄧九公在營懸望土行孫回來,只見一去竟無影響。令探馬打聽多時,回報:“聞得土先行被子牙拿進城上了。”鄧九公大驚:“此人捉去,西岐如何能克!”心下十分不樂。
話說散宜生出城,來至湯營,對旗門官說道:“轅門將校,報與你鄧元帥得知,岐周差上大夫散宜生有事求見。”
軍政官報進中軍:“啟元帥,岐周差上大夫有事求見。”鄧九公心中疑惑:“吾與他為敵國,為何差人來見我?必定來下說詞,豈可容他進營,惑亂軍心。你與他說:兩國正當爭戰之秋,相見不便。”軍政官出營,回覆散宜生。
散宜生說道:“兩國相爭,不阻來使。相見何妨?吾此來奉姜丞相命,有事面決,非可傳聞,再煩通報。”軍政官只得又進營來,把散宜生言語對鄧九公訴說一遍。
鄧九公暗自沉吟。一旁有正印先行官太鸞,上前言曰:“元帥,乘此機會,放他進來,隨機應變,看他如何說,亦可就中取事,有何不可?”
鄧九公點了點頭:“此說亦自有理。”命左右請他進來。旗門官出轅門,對散宜生說道:“元帥有請!”散大夫下馬,走進轅門,進了三層鹿角,行至滴水檐前。
鄧九公迎下來,散宜生鞠躬,口稱:“元帥。”鄧九公道:“大夫降臨,有失迎候。”彼此遜讓行禮。后人有詩,單贊子牙妙計。詩曰:
子牙妙算世無倫,學貫天人泣鬼神。縱使九公稱敵國,藍橋也自結姻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