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鸞出得城,來至營門前等令。左右兵丁報入營中:“有先行官等令。”鄧九公命:“令來。”太鸞至中軍,鄧九公問:“其事如何?”太鸞將姜子牙應允后日親來言語訴說一遍。
鄧九公以手加額:“天子洪福,彼自來送死。”太鸞說道:“雖然大事已成,但防備不可不謹。”鄧九公吩咐:“選有力量軍士三百人,各藏短刀利刃,埋伏帳外,聽擊杯為號,左右齊出,不論姜子牙眾將,一頓刀剁為肉醬!”眾將土得令而退。
遂命趙升領一枝人馬,埋伏營左,候中軍炮響,殺出接應。又命孫焰紅領一枝人馬,埋伏營右,候中軍炮響,殺出接應。又命太鸞與子鄧秀,在轅門賺住眾將,又分付后營小姐鄧嬋玉領一枝人馬,為三路救應使。鄧九公分付停當,專俟后日行事。左右將佐俱去安排不表。
且說姜子牙送太鸞出了相府,回來與懼留孫商議:“必須如此如此,大事可成。”光陰迅速,不覺就是第三日。先一日,姜子牙傳令:“楊戩變化,暗隨吾身。”楊戩得令,姜子牙命其選精力壯卒五十名,裝作抬禮腳夫,辛甲、辛免、太顛、閎夭四賢八俊等,充作左右應接之人,俱各藏暗兵利刃。
又命雷震子、黃天化領一枝人馬,搶他左哨,殺入中軍接應。再命哪吒、南宮適領一枝人馬,搶彼右哨,殺入中軍接應。金吒、木吒、龍須虎統領大隊人馬救應搶親。姜子牙俱分付暗暗出營埋伏不表。怎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湯營此日瑞筵開,專等鷹揚大將來。孰意子牙籌畫定,中軍炮響搶喬才。
鄧九公其日與女嬋玉商議:“今日姜子牙送土行孫入贅,原是賺姜子牙出城,擒彼成功。吾與諸將分剖已定,你可將掩心甲緊束,以備搶將接應。”其女應允。鄧九公升帳,分付鋪氈搭彩,俟候姜子牙不題。
且姜子牙其日使諸將各自裝扮停當,乃命土行孫至身前聽令,就聽姜子牙說道:“你同至湯營,看吾號炮一響,你便進后營搶鄧小姐要緊。”土行孫得令。
姜子牙等至午時,命散宜生先行,姜子牙方出了城,望湯營進發。散宜生先至轅門,太鸞接著,報于鄧九公。鄧九公降階至轅門迎接。
散大夫宜生說道:“前蒙金諾,今姜丞相已親自壓禮,同令婿至此,故特令下官先來通報。”鄧九公言道:“動煩大夫往返,尚容申謝。我等在此立等何如?”
散宜生曰:“恐驚動元帥不便。”鄧九公擺了擺手說道:“不妨。”彼此等候良久,鄧九公遠遠望見姜子牙乘四不相,帶領腳夫一行不上五六十人,并無甲胄兵刃。鄧九公看罷,不覺暗喜。
只見姜子牙同眾人行至轅門,姜子牙見鄧九公,同太鸞、散宜生俱立候,姜子牙慌忙下騎,鄧九公迎上前來,打躬曰:“丞相大駕降臨,不才未得遠接,望乞恕罪。”
姜子牙連忙答禮:“元帥盛德,姜尚久仰芳譽,無緣未得執鞭。今幸天緣,得罄委曲,姜尚不勝幸甚。”只見懼留孫同土行孫上前行禮,鄧九公一指懼留孫問姜子牙:“此位是誰?”姜子牙道:“此是土行孫師父懼留孫也。”
鄧九公忙致款曲曰:“久仰仙名,未曾拜識,今幸降臨,足慰夙昔。”懼留孫亦稱謝畢。彼此遜讓,進得轅門。子牙睜睛觀看,只見肆筵設席,結彩懸花,極其華美。
姜子牙正看筵席,猛見兩邊殺氣上沖,姜子牙已知就里,便與土行孫眾將丟個眼色,眾人已解其意,俱襯上帳來。鄧九公與姜子牙諸人行禮畢,姜子牙命左右抬上禮來。
鄧九公方才接禮單看玩,只見辛甲暗將信香取出,忙將抬盒內大炮燃著,一聲炮響,恍若地塌天崩。鄧九公吃了一驚,及至看時,只見腳夫一擁而前,各取出暗藏兵器,殺上帳來。
鄧九公措手不及,只得望后就跑。太鸞與鄧秀見勢不偕,也望后逃走。只見四下伏兵盡起,喊聲振天。土行孫綽了兵器,望后營來搶鄧嬋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