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護被鄭倫拒住不肯歸周,心下十分不樂,自思屢屢得罪于姜子牙,如何是好?且不言蘇護納悶,話分兩處。
且言太華山云霄洞赤精子,只因削了頂上三花,潛消胸中五氣,閑坐于洞中,保養天元。只見有玉虛宮白鶴童子持札而至,赤精子接見。白鶴童兒開讀御札。謝恩畢,方知姜子牙金臺拜將:“請師叔西岐接駕。”
赤精子打發白鶴童子回宮,忽然見門人殷洪在旁,道人曰:“徒弟,你今在此,非是了道成仙之人,如今武王乃仁圣之君,有事于天下,伐罪吊民。你姜師叔合當封拜,東進五關,會諸侯于孟津,滅獨夫于牧野。你可以下山,助子牙一臂之力。只是你有一件事掣肘。”
殷洪問道:“老師,弟子有何事掣肘?”赤精子道:“你乃是紂王親子,你決不肯輔佐西周。”
殷洪聞言,將口中玉釘一銼,二目圓睜:“老師在上,弟子雖是紂王親子,我與妲己有百世之仇。父不慈,子不孝,他聽妲己之言,刳吾母之目,烙吾母二手,在西宮死于非命。弟子時時飲恨,刻刻痛心,怎能得此機會,拿住妲己,以報我母沉冤,弟子雖死無恨。”
赤精子聽罷面色大悅:“你既有此意,不可把念頭改了。”殷洪道:“弟子怎敢有負師命!”
道人忙取出紫綬仙衣、陰陽鏡、水火鋒,拿在手中:“殷洪,你若是東進時,倘過佳夢關,有一火靈圣母,他有金霞冠戴在頭上,放金霞三四十丈,罩著他一身,他看得見你,你看不見他。你穿此紫綬仙衣,可救你刀劍之災。”
又取陰陽鏡,交付于殷洪:“徒弟,此鏡半邊紅半邊白:把紅的一晃,便是生路;把白的一晃,便是死路。水火鋒可以隨身護體。你不可遲留,快收拾去罷!吾不久也至西岐。”殷洪收拾行囊,辭了師父下山。
赤精子暗思:“我為子牙,故將洞中之寶盡付于殷洪去了。他終是紂王之子,倘若中途心變,如之奈何?那時節反為不美。”赤精子忙叫:“殷洪,你且回來。”
殷洪不解:“弟子既去,老師又令弟子回來,有何分付?”赤精子道:“吾把此寶俱付與你,切不可忘師之言,保紂伐周。”
殷洪定定而言:“弟子若無老師救上高山,死已多時,豈能望有今日!弟子怎敢背師言而忘之理。”
赤精子道:“從來人面是心非,如何保得到底。你須是對我發個誓來。”殷洪隨口應曰:“弟子若有他意,四肢俱成飛灰!”赤精子方才點頭:“出口有愿,你便去罷。”
且說殷洪離了洞府,借土遁往西岐而來。正是:
神仙道術非凡術,足踏風云按五行。
殷洪駕著土遁正行,不覺落將下來。一座古古怪怪高山,好兇險!怎見得?詩曰:
頂巔松柏接云青,石壁荊榛掛野藤。萬丈崔嵬峰嶺峻,千層峭險壑崖深。蒼苔碧蘚鋪陰石,古檜高槐結大林。林深處處聽幽鳥,石磊層層見虎行。澗內水流如瀉玉,路旁花落似堆金。山勢險惡難移步,十步全無半步平。狐貍麋鹿成雙走,野獸玄猿作對吟。黃梅熟杏真堪食,野草閑花不識名。
殷洪看罷山景,只見茂林中一聲鑼響,殷洪見有一人面如亮漆,海下紅髯,兩道黃眉,眼如金鍍,皂袍烏馬,穿一副金鎖甲,用兩條銀裝锏,滾上山來,大咤一聲,如同雷鳴,問道:“你是那里道童,敢探吾之巢穴?”劈頭就是一锏。
殷洪忙將水火鋒急架忙迎,步馬交還。山下又有一人大呼曰:“長兄,吾來了!”那人戴虎磕腦,面如赤棗,海下長須,用駝龍槍,騎黃膘馬,雙戰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