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是凝視著趙匡義,看得他頭又垂下幾分了,方才收回目光,淡淡道“朕也不因言問罪,榆林的事情,與你趙卿無關。朕還沒有老糊涂到無罪加誅”
“陛下言重了”趙匡義埋頭抱拳道,讓人看不到他的神情。
見著君臣相處的情景,劉旸也不禁看了眼趙匡義,有一說一,對于這個趙妃的叔叔,他也是很欣賞的。
上前行禮,被劉皇帝打斷了,不過,看劉旸自覺地與宰臣們站到一塊兒,眉頭皺了皺,還是擺擺手“都站著做什么,殿中又不是沒有席座,都坐下”
“謝陛下”一干大臣,趕忙道謝。
作為追隨劉皇帝的老臣,王著的目光從太子身上一掃而過,心中不免感慨,還得是太子殿下,否則,就他們這些人,在皇帝面前還不知要煎熬多久,不著痕跡地摸了摸老腰,年紀上來了,還真有些挺不住。
待群臣落座,劉皇帝看著劉旸,道“榆林的情況,慕容德豐都和你說了吧”
劉旸點頭應道“是”
劉皇帝環視一圈,沉聲道“都說說吧,該如何應對太子先說”
在進宮的路上,劉旸一直在考慮榆林之亂的應對之策,此時,心中也打好腹稿了。因而,被點名發言,倒也不顯局促,拱手稟道“臣以為,眼下當務之急,是調兵鎮壓,將叛賊控制在榆林境內,榆林亂則亂矣,絕不能使亂事蔓延到關中,否則,西北震蕩,其害恐怕不是朝廷能夠承受的。
另,自李繼遷叛后,榆林本地官軍,進剿逾年,始終除之不盡,除了當地的特殊情勢之外,兵力不足,也是問題,因而,當從其他道州抽調兵馬,重兵彈壓圍剿。
此前黨項人,參與李逆叛亂的并不多,但鹽州事起,臣料黨項之禍,是難以避免了,必須對榆林的幾十萬黨項人加以防備,要做好鎮壓的準備。
關于鎮安堡受挫,孟玄喆兵敗,具體情況,朝廷還需加以調查。臣認為,當前形勢下,榆林過去施行的剿賊方略,已不足用,當尋求改變,從根本治理。
同時,榆林平叛,王侁不堪為帥,臣建議,由趙王劉昉前往夏州,全權主持剿賊,還榆林,還西北,還社稷一片清明”
劉旸一條條地把他的想法講來,劉皇帝聽得很認真,似乎也在思忖衡量,等回過神時,臉上已然露出了點滿意的表情。
“對太子的提議,眾卿可有補充”言語中,已然認可了。
還是趙普率先開口,老臉上雖然矜持著,但語氣中明顯帶著恭惟“殿下所思所慮,已然十分周全妥善,完全可以采用”
聽趙普之言,劉旸卻搖著頭,道“一人計短,似榆林之事,涉及黎民安康,社稷穩定,還需群策群力,暢所欲言,還望趙相,不吝賜教”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