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張齊賢而言,榆林之任,是仕途上升的一個關鍵門檻,他花了近二十年,方才成為方面大員,一道主官。跨
過了這道檻,方才有更廣闊的天地,登上更高的殿堂。要是房子都拆了,這門檻意義也就不大了。
在過去的半年中,張齊賢這個榆林布政使表現很亮眼,任勞任怨,積極配合行營,后勤安撫,做得也到位。劉昉身處榆林,也看得清楚,更何況,張齊賢還是他太子二哥看重的人,因此,能多幾分體諒,對其請求,考慮之下,也同意。
事實上,朝廷能在榆林投放十幾萬軍隊,并且好吃好喝招待著,哪怕只分出一點殘根剩飯,都能救濟難民,后勤的壓力,并不會因減少難民的救濟糧得到根本的緩解。
于是,經過一番誠懇的進諫,榆林人口進一步的流失,方才得到制止。然而,事已至此,留下的也是一片滿目瘡痍的爛攤子。
但攤子再爛,也是自己的基本盤,還得鼓足信心,硬著頭皮去收拾。張齊賢也只能自我安慰,越是危難,方顯能力,榆林要是收拾得好,也是一樁政績。
因此,到三月以后,隨著「大清洗」也漸進尾聲,張齊賢已經正式開始了善后工作準備。首先做的,就是對于榆林剩余人口進行統計,當然,僅僅針對于各城鎮接納的難民。
結果很不樂觀,甚至讓人頭皮發麻,整個榆林,只剩下不到三萬人,這還得把北面沒有受到太大叛亂影響的豐、勝二州算上。
要知道,在叛亂之前,整個榆林,在籍人口都有一百多萬,若是算上隱匿人口以及那些黨項雜部,還要更多,如今,算是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了。
面對這樣的結果,哪怕心有預料,張齊賢也不免驚悚,這比最壞的預想還要嚴重。因此,張齊賢對下屬哀嘆,過去有邊州不如中原一富縣,如今他這個一道主官治下之民都不如中原一縣了
不過,張齊賢也確實不是常人,性情也夠堅韌,在這樣的條件下,依舊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各項善后工作。對剩下之民,進行編戶,同時安排恢復生產墾殖。
當然,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且困難重重,因為恢復生產也需要最基本的生產資料都嚴重稀缺,這些,毫無疑問都需要朝廷的支持,這也需要時間。
實在沒辦法,張齊賢又把主意打到了軍隊身上,厚著臉皮再求到趙王劉昉身上,希望能協調一部分牲畜、糧食。榆林的官軍,別的不多,種子、農具沒有,但各種牲畜是足備的,軍糧更是足備。
大概是感張齊賢一片誠心,又同情其艱難處境,劉昉很大方,批條一發,就是上萬頭牛馬與五萬石糧。當然,這些也都奏報朝廷,基本作為榆林恢復重建的本錢了,對于當下的榆林而言,也足夠了。
事實上,關于榆林的善后問題,朝廷也早就開始商討了,其中就有人提出,干脆裁撤榆林道,再度并入關內道。
當初,之所以將之從關內道拆分出來,除了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利于政令通達,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黨項人,如今,整個黨項都被摧毀了,再單獨設道,就顯得沒那么必要了。
在榆林兢兢業業的張使君,甚至不知道他的布政使帽子已岌岌可危。,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