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里邊的門道,劉皇帝雖有所覺,倒也沒尋根究底,繼續為難劉繼昌,他目的并不在此。當然,對于他所提關于火情的治安條例,他此時倒也有了些意識。
接著劉繼昌的話,劉皇帝感慨道“顯然,從朝廷到官府,過去并不是沒有警惕。只是,以此次之事看來,過去的條例,只適用于小火小災,尋常事務,遇此大火急情,便力有不足”
“依朕的意思,在巡檢司框架下,單設一支隊伍,專門應對此類急情,不只是火災,就是洪災、雨災、暴亂,也可應時而出”終于,劉皇帝說出他想法。
劉皇帝這番建議一提出,在場的大臣們別管心中究竟如何想,面上表現得卻極為到位,皆贊其英明,考慮得當。
大概是也有些膩了,劉皇帝覺得這樣的反應頗為無趣,嘆了口氣“也只有經歷了這等刻骨銘心之痛,方能有所反思,尋求改變。吃一塹,長一智,延慶坊死難了那么多士民百姓,哪怕為了給他們一個交代,也得有所措施,以免禍事重演。這是用性命換來的教訓啊”
“陛下憂國憂民之心,臣等欽佩不已”王著這一回搶先開口,繼續對劉皇帝唱贊歌。一旁的趙匡義方欲張嘴,瞥了他一眼,生生地咽下。
“陛下的建議甚好,完全可以加強朝廷在此類突發事件的應對”劉旸也起身,鄭重地說道。
看著劉旸,劉皇帝道“人數,暫且定為一千人,具體條制與組織細則,就由你與眾大臣以及樞密院、巡檢司共同擬定,看看效果”
“是”
“遵命”
“你們都退下吧太子留下”劉皇帝是越發感到精力不濟了,只議了這么一會兒,便有些疲憊,姿態垮了下來,沖眾人擺了擺手。
眾臣魚貫而出,崇政殿內迅速安靜了下來,劉皇帝微微倚靠在御桉邊,撐著腦袋,默不作聲。劉旸見狀,輕聲喚了句“爹”
劉皇帝揉了揉額頭,看著他“坐”
待劉旸坐定,劉皇帝方才緩緩道“你記住,所謂制度與規矩,只是用來約束臣下與百姓的,作為君主,可以嚴于律己,卻不能徹底困于其中,凡事且看利弊如何”
劉旸微愣,旋即有些鄭重地道“是,兒記住了”
也不管劉旸是否聽進去了,他本身只是有感而發罷了。坐起身,換了個姿態,輕嘆道“那韓德讓在東京已經都留許久了吧”
劉旸頷首“已然二十日過去了”
劉皇帝悠悠道“你可知,他們的來意”
“據理藩使蕭思溫匯報,他們此來,是欲向大漢稱臣求和,恢復兩國邦交往來,意圖與大漢永結友好,不復沖突”劉旸想起幾日前蕭思溫匯報,緩緩答來。
“看來,他們在漠北,是有些熬不住了啊”劉皇帝笑了笑,而后冷冷道“只是,黨項之禍,就在眼前。朝廷花費了二十余年時間,都沒能感化他們,何況契丹這不遠數千里南來,不過是對大漢有所求罷了,說什么永與為好,豈可輕信”,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