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的山脈就是天然的墻垣,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雪峰是威武的將領,茂密的森林則是雄壯的衛兵,一起拱衛著珠海這顆天神遺落人間的明珠。
珠海盆地東側山脈,正是雪山密集的區域,巍峨雄峻、高聳奪目雪峰比比皆是,足以讓人看花了眼。押送隊伍中,有不少第一次踏足安西的官兵,行路之時,也不免東張西望,欣賞著周遭的風景。
對于甘涼出身的人來說,大抵是過了高昌道,翻越天山之后,方有異域之差,感受著一些別樣的風土民情。當然,隨著數以萬計的漢家軍民商旅涌入,對這片土地全方位的改造也已開始了。
能由州級官兵直接押運的軍需,已屬特殊物資,就比如楊福此行攜帶,便有大量火藥、火箭、箭鏃、鐵矛以及食鹽、生鐵。
都是好東西,通行天下的硬通貨,且大部分產自涼州的工場。作為河西首府,西北邊防統治核心之一的涼州城,手工業這些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各種官商民工坊、工場大量冒出頭,其中最為矚目的就是獲朝廷批準建立的冶鐵、火藥、火器工場。
甚至可以說,這些偏重于軍事的工場,就是專為支持西征而籌建了,規模大,工匠多,產量也高,朝廷支援安西的各種工匠,就有一部分是從涼州三大場抽調的。
事實上到開寶二十六年為止,除了火炮這等戰略武器是由京畿直接調撥之外,其余大部分軍需物資都是發自河隴,而涼州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中轉站。
同時,既要承擔物資生產供饋,還要滿足轉運功能,河西官、軍、民身上的負擔自然是一年年加劇,近兩年尤甚,即便老王明在任時擅長經營調度,又格外重視防范,河西也到不堪重負的地步了。
如果說隴右那邊的弊癥,貪官作祟要占很大一部比重,那么河西可以說是純純受西征所累,為其出力、流汗、輸血了
州兵馬指揮副使,職級可不低了,在大漢軍隊體系中只是個微不足道的中級軍官,但在甘州當地,可是排得上號的大人物。
但就是這樣的大人物,押運物資這種輔卒做的苦差事,也得親自上場,還前前后后三次。當然,整個河西官場,數十州縣縣尉、丞以上軍政官員,基本都親自往安西押運過物資,至少一次,能免此役的,只有州部主官。楊福作為武官,多跑幾趟,也在常理。
當然,七百余人的隊伍中,超過四百人都是征召的民夫、勞役,這樣的官民比例已然算高了。負責干苦力的勞役們,同樣免不了四下打量,只不過,他們的目光,更多為山湖盆地間的那些牧場耕地所吸引。
如果只是荒草荒地也就罷了,但是,數年的開發下來,已然出現了一批相對成熟的農牧產區。沿著珠海湖畔,可以看見成片的麥田,長勢極好,已至收割時節,看起來是個豐收的年景。
同時,還有大片的牧場,青草幽幽,草料肉眼可見的豐美,每隔一段路程,都能見到牧民牧養著牛羊牲畜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