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
李繼和時年二十九歲,在大內軍中任指揮使,營級單位,手下也就管著六百來人。這個職位,可一點都不低,大內軍可不是一般人能進的。
早期的大內軍,是從禁軍中選拔最精銳、最忠誠的將士,入駐禁宮,保衛皇帝與朝廷。后來擴大到全國軍隊,尤其是久經考驗、最出精兵的諸邊戍卒以及有功將士,精中選精,優中選優,總之沒有一個不能打。
不過,后來慢慢地有了些變化,隨著二三代勛貴子弟的長成,其中出眾者,也被挑選到皇城當值,大內軍是人數最多的去處。到如今,已然演變成一項殊榮,甚至能與家族地位實力掛鉤,乃至于,后起的官僚也是想盡辦法將家中子孫送到大內軍。
如此一來,大內軍的戰斗力當然無法像乾祐時代那般,始終保持天下頂尖。充斥的勛貴子弟,毫無疑問都是貴族教育培養出來的精英,向上競爭格外激烈,但同樣的,一些不好的風氣也在不斷蔓延。首先就精神屬性上,大內軍是遠遠不如早年了。
多年的發展下來,除了立功之外,軍校培養、武舉選拔以及軍中慣性的資歷考核升遷,軍隊將士進步最主要的三條渠道,但實則大內軍也是一條,并且大大勝過其他。
大內軍,才是大漢真正的軍官搖籃,有一點優勢是無可比擬的,那就是“皇帝的近衛軍”這條屬性,對于家天下的封建專制帝國而言,這一條屬性的光環實在太耀眼了,就和文官科舉的“天子門生”是一個道理,甚至更近,畢竟他們在接受忠君愛國洗腦的同時,離皇帝也更近,是皇權下最忠實的捍衛者。
大內軍編制是兩廂八軍十六營,連后勤算上,全軍一萬余人,其中有近三成都是權貴子弟出身。在這樣“高質量”的隊伍中,李繼和作為十六分之一的營指揮使,其含金量自然是不低的,若是外放地方,往小了算也得是一州兵馬指揮使起步。
此番老皇帝出巡,大內軍自然不可能悉數隨駕,恰巧的是,李繼和及其下屬一營官兵,都在護駕之列。這既是榮幸,也是考驗,很嚴肅的事情,讓李繼隆都忍不住要特意交待一番。
除了李繼和之外,李繼隆還有一個兄弟李繼恂,李處耘去世時才五歲,和李繼和一樣,也是李繼隆如兄如父撫養長大的。不過與兩個哥哥不同,走的是文官路線,二十六歲的年紀,正在關內盩至縣任主簿,再熬些年頭,就能扶正了。
府中正忙,李繼和自家府上也得做好交待,晚上就得回營準備,因此,兄弟倆稍微交談一番后,就匆匆告辭了。
李繼隆也安逸不了,叫上李昭賢往內宅去。李昭賢年紀雖輕,但那沉穩像幾乎是和他爹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顯然是權貴之家精英教育的結晶。
看著長子那嚴肅到有些苦大仇深的表情,李繼隆不禁莞爾,笑道“怎得如此嚴肅,你有些壓抑了,我是不是該任你隨你娘去,放松一番也好”
聞言,李昭賢搖了搖頭,一本正經的道“兒初入禁軍,一切尚不熟悉,還需時間沉淀。而留京,既可時時接受爹的教誨,也可代弟妹盡孝,娘也能安心出游”
聽長子如此回答,李繼隆心中不禁感慨,他過去一向是忙于公務的,家中事都是公主在料理,包括子女的教育。
李昭賢作為長子,受到的關注要多一些,但也多得有限,不過,如果從一個繼家承業的角度來看,李昭賢是合格的,就這份沉穩的表現,同齡人中少有能及,李繼隆心中自然也是無限滿意。
父子倆這邊敘談著,還沒趕到,公主那邊得知叔叔已走,已然派人來催了。這又引發了李繼隆不小的感慨,公主好是好,可以說李繼隆能有今時今日的權勢地位公主占至少一半的功勞,但在這內宅之內,也確實彪悍了一些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