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在洛陽城內處處作響,漫天的煙火在夜空中綻放,璀璨的花火映照下,是京邑之中的繁盛夜景。
去年由于國喪的原因,又在禁娛期,中秋節慶基本停罷,對此,士民人心中就算談不上怨氣,多少有些遺憾,中秋畢竟是大漢帝國五大節,也是大漢士民百姓一年終少有能放松的日子,很受歡迎,官方民間都很重視。
元夕、嘉慶、端午、中秋、冬至,為大漢五大佳節,君臣共慶,舉國同歡
去歲有多遺憾,今秋就有些喜悅,再加上這是新皇登基后第一個中秋佳節,因此共賞明月度金秋乃是朝野間的共識,就是一再提倡節儉、打擊鋪張的皇帝劉旸也松了口,同意進行中秋慶典,并且決定在乾元殿舉行一場御宴。
再加上,今科制舉也在中秋之前完成考試、閱卷、錄取,又添一份喜慶,劉旸還決定于乾元殿上欽點狀元。
宮墻之間,被燈光映得透亮的乾元殿,有如一座水晶宮,漆黑的夜色也難以掩蓋其閃耀的光芒。比起市井間的喧囂,這里同樣熱鬧,只不過多了幾分森嚴宮規的約束,在座的也都是大漢的權貴階層,最次也是帝國精英,都是高素質群體,遵從禮法、循規蹈矩也是最基本的行為認知。
盛大是其表,莊重是其禮,幾百人的樂師團合奏宮廷雅樂,熟練地演奏著一場盛世長歌。這樣的氛圍,讓所有人都不免陶醉其中,每個人的臉上也都帶著喜悅而不失禮節的笑容。
便是高居龍床的劉旸也不免深受感染,這樣的光景在開寶時代并不少見,只不過看風景的位置換了,他成為了那張至高權座上的獨行者。劉旸試著去體會世祖皇帝在位時是何感受,但最終都是失敗,他完全無法做到皇考的從容睥睨。
“宣新科進士入殿覲見”伴著內侍鄭元堪稱渾厚的宣號聲落,整個乾元殿間氣氛陡轉,所有賓客停杯放著,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殿門方向。
在權貴們或好奇、或玩味、或審視的目光下,205名新科進士,由內侍引導著,小心翼翼,畢恭畢敬步入乾元殿,踏上這座大漢最巍峨雄壯、富麗堂皇的宮殿地面。
由于時期上的特殊性,雍熙元年這一科參考的考生數量突破了4500人,可說是開國以來最多的一次。
同時,也是各科錄取人數最多的一次,經過嚴格審議、核準流程,報請劉旸批準之后,擬錄進士共205人。
其中進士科自然是大頭,計88人,明經18人,明法32人,史科15人,農科20人,醫科12人,算科12人、工科8人。
比起往年的取錄名額,提升了差不多五成,而從各科的錄取人數來看,明法的地位在科舉上已然鞏固,重要性僅次于進士科,明經、史科則有自己的基本盤,出人意料的是農、醫、算、工這四大專科科目,所錄人數,同樣打破了歷史。
在開寶時代足足三十年的政治熏陶下,已經有很多讀書人在學習、考舉上選擇農、醫、算、工四科,畢竟競爭壓力要相對小一些,左右都是籍以登科入仕的門檻。
不過,這個情況如今也發生變化了,因為聰明人實在太多了,持相同想法的人也太多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如今連四大工科也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況,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當然,這種局面下,最有價值的東西不在每一科錄取劉多少工科進士,而是這種風潮背后,在大漢社會上,在讀書人群體中,形成的新的治學之道、修身之理、為政之法。
雖然很多人的初衷,還是為了當官,為了有所作為而采取的逢迎辦法,但形成規模之后,也幾乎促進了一場思想變革。比如已經登陸洛陽的湘江學派,也算是這種思潮下的產物。
這大概是世祖皇帝給大漢子民留下的一樁不
那么顯耀的功德,他曾一度把務實之風注入骨子里了,甚至有過猶不及的情況,出現了許多只務實而不修德的官僚,至今為人所詬病。
當然,隨著開寶時代的遠去,世祖皇帝的壓制力逐漸消失,一些反者,包括看不慣這種風潮的人,開始抬頭了,直接抨擊世祖之政他們不敢,但拐彎抹角、含沙射影,他們拿手得很。
本次秋舉,就被盯上了,會考籌備階段,就不斷有官員提出,當壓縮農、醫、算、工四科的錄取人數,甚至該取消。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開寶時代有不少貪官污吏都是這四科出身的人雖然其他出身的人更多,同時四科之中,充斥著大量投機取巧、不修德行之人,這樣的人是“小人”,只會敗壞大漢優良正氣之風,不適合為官,更不適合教育管理士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