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旸審視了他一眼,含笑道“你父邊公乃是乾佑功勛,國之棟梁,今日得中,也算相得益彰,只盼你自律自礪,不墮先父英名”
“是臣定當秉承先父之志,竭忠報國,矢志不渝”面對皇帝的溫言勉勵,邊定顯得很激動,當即毒誓道。
邊定乃是乾佑老臣邊歸讜之子,邊歸讜是老來得子,而距其離世也快三十年過去了。對個人與家族而言,三十年的時間,足以發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而在過去的三十來年間,邊家有些家道中落的意思。
而邊定從少時起,立志重振家業,多年苦讀,又在地方為吏近十年,如今考上進士不算什么,但被皇帝親口點到,還提及早已被人遺忘的老父,如何能不感激振奮,畢竟邊家振興有望了
“丁謂”劉旸又喚道。
很快隊伍中,站出一名頗具“姿儀”的青年,言語中也抑制不住興奮“臣在”
劉旸掃了丁謂一眼,不得不說,這副賣相,初見之下,還真不那么讓人心喜。不過,面上劉旸卻淡淡然的“你是本科士子中年齡最小的,文章卻是最為膽大的朕且問你,你一個生長于蘇州的南方士子,何以對西北邊務如此了解,說得頭頭是道”
面對天子詢問,丁謂極力地按捺住心頭的激動,肅聲應道“稟陛下,臣弱冠之時,曾與好友偕行,游歷西北道州,遍訪地理人情,收獲很大,記憶猶新,因而斗膽妄言邊事”
此次進士科的策略、實務,都有邊事的題目,劉旸顯然是看過丁謂文章的,因有此問。
“游學之旅不容易吧”劉旸問道。
“稟陛下,非但不容易,還幾經危險,幾乎丟了性命”
“數千里的游學經歷,很是難得”劉旸點頭道“日后若是做了官,但愿也能沉下心來,為國謀忠,為民謀益”
“是臣謹記陛下教誨”丁謂趕忙應道。
“孫何”抬眼,劉旸又喚到一人。
就在丁謂身旁,一名風度儒雅的中年站了出來,舉止更加從容“臣在”
劉旸道“這一屆有不少天賦異稟者,少具英才。聽說你十歲便能識音韻,十五歲寫文章便能引經據典”
聞問,孫何顯得很謙虛“陛下謬贊,臣不敢當。寫文章,臣猶待學習,至于經世達務,則有如蒙童”
聞其言,劉旸笑了笑,沒有表示什么。沉吟少許,緩緩起身,步至御座前,嚴肅地道“在場2二百又五名進士,都是朝廷精心挑選出的人才,你們將來,是定然要為官、育民、治政、執法、理財乃至從軍的,朕對你們只有一句忠告,學以致用,為國為民,不要辜負中第前吃的苦”
“謹遵陛下教誨”眾人齊聲拜道。
劉旸再回寶座,瞥了鄭元一眼,輕聲道“宣詔吧”
很快,今科一甲的名單正式公布了,探花邊定,榜眼丁謂,狀元孫何
并且,這一屆的人才,還真是不少,除這三人外,另有錢若水、俞獻可、洪湛、曾會、周儀等。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