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站在輿圖前,劉文濟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安東國的位置,嘴里呢喃著。
大漢的諸多封國中,安東國位置、氣候雖然不太好,但絕對是疆域最為遼闊的一個,幾乎占據了帝國整個外東北地區。
如果說過去的安東,只是虛有其表的話,到如今,經過劉煦、劉文淵父子兩代四十余年的發展,也已具其實。就像帝國版圖上多出來的一顆瘤子,越來越大,越發沉重,也越發累贅。
在康宗時代,如果有細心關注安東諸事的人,就會發現一點,安東國這個“近在咫尺”的封國,于帝國而言,卻是越來越朦朧、模糊。
這個重新享有“海東盛國”名號的劉漢王國,其身上不知覺間已然籠罩上了一層濃濃的迷霧,不知其人口,不知其軍隊,不知其政事,不知其生產。
而這樣的變化,于帝國而言,顯然不是什么好征兆,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樞與安東國的交流,也停留在紙面公文上了。
此番,若非康宗駕崩,安東王劉文淵是絕對不會親自來京的,至多遇有大事時,派些臣僚,帶些禮物,禮節性地進行國事訪問。
“劉文淵”沉思許久,劉文濟又喃喃念叨著。
安東王不安分,這對帝國上層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在康宗在位的八年期間,當年率賓事件,就是一個集中體現。
雖然當年之事,最終以安東國的賠禮服軟而告終,在緣安東一線,屬于安東國的官、軍、商、民也跟著收斂了許多。在魯王劉曖的主持下,在率兵知府、海東巡檢使曾會的執行下,朝廷重新鞏固了對率賓府的控制,對安東國出海口的鉗制。
但在劉曖、張齊賢等人相繼被排擠出中樞后,對于東北一隅,朝廷又漸漸喪失了關注,安東國勢力自然卷土重來,繼續侵襲著。
劉文濟此前的心思,多在蟄伏韜晦,對東北的情況,也只有基礎的了解,至于更多,只是空白。但此番風波,卻讓他不得不警醒,倘若京中流言,是安東那邊在暗中策動,那么
往這個方向思考的時候,劉文濟目光也不自覺變得銳利起來。
“來人,傳吏部尚書劉繼昌”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