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皇帝劉文濟,也很是震驚,下詔讓政事堂就此事展開廷議,令劉繼昌自辯。而到這個地步,劉繼昌也坐不住了,對于一切罪責,自是矢口否認,同時反咬魯宗道,說他羅織罪狀,陷害宰相,罪不容誅。
劉繼昌也是急得跳腳了,為了轉移炮火、混淆視線,又暗使心腹,開始爆其他大臣的“黑料”,誰家屁股底下沒點屎,一時間,朝廷上層,臭不可聞。讓劉文濟驚奇的是,有不少事情,連皇城司都不曾監察到
此舉,也成為了劉繼昌在帝國中樞的絕唱,畢竟眾怒難犯,眾人圍攻之下,劉繼昌的話語權直接被剝奪了。由尚書令向德明率眾上表,請罷劉繼昌之職,下獄問罪。
四朝元老,不可一世的宰相劉繼昌就這么落馬了,而他真正權傾朝野,只有半年的時間。當然,也估念其過往功勞,留了條命,奪職,廢為庶人,罰沒家產,舉家流放安東
而這,對劉繼昌來說,顯然比死了還難受。徐王一系,倒是盡情分的上表,以其年老,希望能再寬宥一二,劉文濟不許。他很好奇,落魄至廝的劉繼昌,劉文淵會如何對待他。與各大封國打交道,已經成為帝國皇帝的必修課,而安東國很榮幸地成為皇帝最關注的一個封國。
至于劉繼昌倒臺之后的權力真空,也迅速被站在帝國食物鏈頂端的饕餮們分食殆盡,其中,皇帝劉文濟是吃得最飽的。
首先吏部之職,被劉文濟屬意的寇準接任,其次還在西赴甘州途中的曾會,半路收到最新敕旨,調任遼東道布政使。大漢帝國過往完成三級跳政治明星不在少數,但如曾會這般,知府知縣布政使,這樣的經歷,也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一時間,曾會聞名帝國官場,成為大器晚成的典型。
至于魯宗道、董會等“倒劉”過程中的功臣,也各有封賞。而對皇帝的論功行賞,從頭到尾,尚書令向德明都沒有代表勛貴集團,出一句反對之語。
別人不知,向德明還不清楚嗎愚昧之人,往往只看浮面,把劉繼昌倒臺的功勞加在自己身上,但向德明可心知肚明,皇帝本就占據大義大勢,這暗中的手段使起來,也是如此厲害,他就不能不有所忌憚了
何況,因為與劉繼昌的黨爭,他的風評也跟著下降,這些事,向德明同樣察覺到了。最終,向德明只能報以苦笑,這個皇帝,選得“好”啊
可以明顯發現的是,劉繼昌倒臺后,中樞大臣們,在皇帝劉文濟面前時,都添了些謹慎,不敢再有顯露于形的放肆表現。半年多的時間,劉文濟也成功改變了自己在許多權貴眼中的印象。
而隨著如寇準、曾會者被重,被打壓許久的庶族官僚勢力,終于得到喘息之機,再度有抬頭之勢。
當然,對此,尤其是對寇準被重用的情況,也引起了“帝黨”內部的不滿,一個是王欽若,一個是徐士廉。
雖然端拱元年都沒過,但王欽若已然自視為帝黨第一臣,吏部尚書,他也想當啊至于徐士廉,所慮也簡單,他是太宗舊臣,年紀也不小了,卻被寇準這個后學末進給騎在頭上,如何能甘心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