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劉旻攻滅黑汗國開始算起,二十來年的時間下來,通過朝廷軍事派遣、當地政策移民等等手段,西遷的漢人移民也才五十萬左右。
在雍熙十一年前后,安西三國的核心統治群體,即便把那些征服地區新歸化的中亞舊貴族、底層蠻民加起來,也不足七十萬人。
這七十萬人,卻要統治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以及數倍乃至十倍于他們的原住人口、部族,不斷的戰爭。即便在建隆元年的當下,算得上統治基礎的,也就百萬上下。
而三國需要面對的敵人呢,在廣袤的大食地區,那些大大小小的王朝、國度、軍閥、部族,所轄人口卻是數以千萬計。他們之間或許矛盾重重,此起彼伏,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時候,相互攻伐也是常態,但ys這個信仰的存在,讓他們在面對外來者的威脅的時候,也能夠做到起碼的一致對外。
安西三國之于大食諸國以及ys世界而言,正是三頭毀邦滅國、屠神滅教的惡龍,是值得放下成見、偕手并擊的大敵。
在進入雍熙時代的時候,中央母國對諸封國的支持,就僅僅停留于“道義親情”上了,于安西三國而言,則相當于喪失了最重要的“外部”擴張力量源泉,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富二代”,逐漸演變成艱苦奮斗的“富一代”。
于是,安西三國在河中地區的處境,就變成“單打獨斗”了,即便通過貿易、請援依舊能從大漢母國獲得一定支持,但終究不比從前。而三國面對的,卻是整個ys世界,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底蘊的人口三千萬往上的地區。
實事求是地講,沒有來自大漢帝國輸血式支持的安西三國,在面對ys世界時,從整體實力而言,是完全處于下風的一方。
在戰爭器械上,雖然三國軍隊已經大規模運用火藥,連火炮這種戰爭之王都有成熟的使用之法與應用場景,但其威力則遠沒到橫掃一切的時候。而大食人,也不盡是毫不知變通的野蠻人,他們也思考御備之法的同時,也在學習、效仿。
而在長期的戰爭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早年那支橫掃的西域、屠滅黑汗,盡展大漢雄風的西征鐵騎,老的老,死的死,走的走,早已退出歷史舞臺。
取而代之的,是幾支依舊精銳,戰斗素養與戰斗力有不可否認下滑的軍隊,雖然他們依舊強勢,并且合力滅掉了曾經的河中霸主薩曼王朝,但其中發生著的退化的變化,也是實實在在的。
以小凌大,以寡敵眾,是安西三國需要長期面對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僅靠生產、靠發展,是永遠不可能征服ys世界的,相反,反而會被他們依靠龐大的人口、物資優勢,反消耗,反同化。
休養生息,固然有其道理,但這只是為了緩和將士軍民之疲憊,重新組織戰爭的力量,只有不斷向外擴張、掠奪,在提升自身財富的同時,也削弱敵對的ys世界力量,殺戮他們的教民,破壞他們的生產,歸化他們的人口。
若是依照傳統漢家的治國發展方式,是絕對不可能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沖突的文明包圍下站穩腳跟的。而遠看黑汗,近觀河中,安西三國執行的,都是這樣一套“擴張掠奪”國策,這是立國之基,也是存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