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依托港口之利的貿易商業之外,朝暉城的發展,最主要的動力來源,還是落到農漁業、鹽業以及小手工業。
制鹽是這里的傳統,而來自淮南的一些移民最初由鄭峙特地征募,則將最近幾十年間淮東制鹽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帶來了,大大提高產量與質量,也使得朝暉的鹽甚至跨島跨國賣到東西爪哇西雍、東越乃至南北金洲齊、梁。
手工業則是完全由漢族移民帶來的了,尤其是木作,除了圍繞著漢氏建筑展開的各種木工活計之外,木雕、木刻的文化也有明顯傳播,讓這座城市也多了幾分藝術的氣息。
白日間,港區內外很熱鬧,但忙碌的,除了那些漢族經營者外,大都是受人役使的土著。相比之下,到了夜晚,才更添幾分繁華,不論城內外,酒樓飯館,不到深夜,難以停罷。
畢竟是處于熱帶地區,白日炎熱,不管是哪個階層的漢族權貴老爺,都不大樂意出門,只有夜晚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絲絲涼爽,享受著海風吹拂下的愜意,也享受他們開拓的成果。
而夜晚,除了燈火輝煌的繁榮,同樣也讓一些見不得光的事物能夠更從容、便利地存在與發生。黑夜的掩護下,一艘三桅的福船緩緩駛入朝暉外港,在引導船的指揮下,于早就清理出的一座泊位間,下錨、靠岸。
木制的棧橋上,點起了一排的火把,昏黃的燈光照耀下,大幾十名的壯漢已經提著武器候著了,居其中的,乃是一名胡須稠密的老者。
年紀看起來不小了,面部還有一道明顯的疤痕,但一雙眸子仿佛散發著精光,濃郁的夜色都掩蓋不住,而那種由內而外釋放出的凜然氣勢,也說明著他不尋常的地位。
可作猜測,這名老者在朝暉城是位權勢人物,而事實上,在整個吳國都是如此。他叫沈柏龍,乃是勾吳國子爵,正兒八經的王國貴族。
在王國的爵位體系中,爵位同樣是不可輕授的東西,除了王室成員之外,只有對吳國立下特殊、重大功勛的人,才能得爵。即便被定了“開國第一功臣”的鄭峙,也只是個馬驛伯,可想而知,沈柏龍這個子爵,在吳國的份量并不低。
而這個沈柏龍,便是當年在上海灘碼頭上聞名一時的“白龍哥”,也是帶著一干弟兄,追隨鄭峙南下渤泥的第一批墾殖團。當初,靠著聰明的頭腦、出色的膽識以及強力的手段,以及一干生死兄弟的支持,沈柏龍在墾殖團內可謂是風生水起。
沈柏龍也像找到了組織一般,格外賣力,也迅速出挑冒尖,在鄭峙的提拔下,成為墾殖團的中高層。他參與了對渤泥幾大家族的絞殺;曾率領部下揮汗如雨、伐木開荒,為后續移民的到來空間;也曾率部打退無數次土著部落的襲擊,奔走四方,平定反復之叛亂,更沿河深入數百里,俘獲數以萬計的土著、牲畜、財產;吳國那支僅幾十艘艦船的海軍,也是沈柏龍負責具體組建的
也就是出身低了點,否則一個伯爵也是跑不掉的,但王國子爵之賜,也足以展現王國對他功績的認可與表彰了。將近三十年過去了,當初的“白龍哥”變成了“老白龍”,同時也從王國的軍政一線退了下來,但他在國內的權勢與地位,卻不曾有多少褪色。
三十年間,以沈柏龍為核心的沈氏家族的組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除了沈柏龍自己的子女之外,還派人把舟山老家一些敢打肯沖的沈氏族人接來,充實沈氏在吳國的力量。
如今的沈柏龍,年紀大了,胡須白了,皺紋鋪滿了臉,但人老心不老,即便年逾六旬,還操持著家族的生意。而以他在吳國的地位,能由他親自過問的生意,顯然也非同一般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