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所謂“眾王之王”的稱號,劉文澤顯得很蔑視。不過,從這場中秋慶典之后,“天王”的稱號正式開始在安西體制內流傳,并向世界的中西方遠揚。
在北廷王劉文共的眼中,這場中秋慶典,實則就是劉文澤的一場“加冕儀式”,他看到了中亞各族的臣服,看到了安西的強盛,看到了劉文澤的得意與驕傲,而這一切都讓他五味雜陳。
在中亞三國的劉姓王室中,劉文共是其長,出身最好,資歷最深,然而,他所統治的北廷國,卻由于先天條件的緣故成為了吊車尾,這種現實的落差,讓他很受傷,尤其在面對如今的安西王劉文澤的時候。
作為趙王劉昉的長子,作為與劉旻、劉曄二皇叔一同征戰中西亞的北廷開國之王,劉文共心里怎能沒有驕傲
因此,即便劉文澤接受了劉文共的歉意與謝禮兄弟關系漸行漸遠,但東方帝國盛如大日的情況下,這關系還得繼續處,劉文共的心情也一點都輕松不起來。
返回北廷的時候,一路經過安西統治下七河流域的城池與土地,一向豪邁的劉文共難得地掛相了,他的心里幾乎在怒吼世祖不公
而見劉文共心情抑郁,與他如魚得水的張寒主動勸慰了。張寒認為,安西已極盛,如劉文共能保持清醒,謹守基業,消除國內矛盾與積弊,那么還能繼續保持下去,否則,盛極而衰,必不可免。北廷國的希望,在未來。
對此,劉文共卻頭一次發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嘆
相比于心情沉重的劉文共,康王劉文潛就要輕松得多了,畢竟,已經占了實惠,折點面子算什么,得到和州于闐的補足后,這些年一直處于半起飛的狀態。
不過,等回到北廷國后,劉文共就收拾心情,繼續投入他的“筑基”大業,除了一貫與大漢的緊密聯系與人口政策外,他也下定決心,繼續向北擴張。
土地倒是其次,深入北境,征服那些游牧部落,獲取他們的人口與牲畜才是主要目的。此前,劉文共還想著保留一絲漢人的“純粹”,但這種理想在國家發展壯大的現實需求下,不得不靠后。
劉文共將國內全部的騎兵部隊集結起來,交給睿侯劉繼琨,由其率領北征。從建隆六年開始,劉文共用了六年時間,拓地兩千里,征服了北部眾多游牧部族,將之納入北廷國統治之下,極大地充實了北廷國力。北廷的據點也在鄂畢河、額爾齊斯河流域延展開來
又三年,北廷的開國之主劉文共薨,享年六十。他是北廷國的建立者,他用三十多年的時間,在荒涼偏僻之地,為后人打下了一片堅實的基業。
即便在劉文共死之時,北廷國力依舊大大落后于安西國,但他半生的努力,才是之后北廷國徹底崛起的基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