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這二者,圍繞著人口生意而誕生的那些黑色利益既得者,根本微不足道,他們也很難通過從中獲取的暴利來影響到帝國在相關政策上的決議,頂多將一些官僚拉下水,干一些權錢交易的事。
不過,日積月累下,人口流失問題,已經逐漸發展成帝國之弊,尤其是從事“勞務輸出”貿易的黑色產業,這已經成為寄生在帝國龐大軀體上的一顆毒瘤。
宗藩大會后這兩三年間,有朝廷新約與國策作為指導,干這個行當的商人,就更加肆無忌憚了,被拉攏腐蝕的權貴也更多了。朝中有識之士,對此深為憂慮,一些地方官府,則已經行動起來,但沒有強權推動的情況下,效果并不顯著。
而對于這些問題,自皇帝劉文濟以下,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也未必沒有察覺,未必沒有政治的心思,但就是有著多重的顧慮。
夏竦做的,就是將此事徹底捅了出來,讓其再無遮掩,讓朝廷別無選擇。當然,比起此事本身的惡劣性質與結果,夏竦還將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擺到了朝廷的臺面上。
根據那些商人的供述,他們是專跑安東路線的,同時,據他們所說,二十年間,從大漢各地往安東國輸送的人口絕對不下二十萬,他們在其中,只占部分。
同時,安東國那邊的交易對象,也一一浮出水面,不乏安東高層的權貴家族。更令人驚駭的,是安東官府那邊,“竟然”有官員專門負責此事,同樣也拉出了一串的安東官僚,這還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安東國啊,吃相太難看了安東王啊的,也太不安分了
而對于安東,朝廷高層有一大批人,態度是一以貫之的,充滿了忌憚與防備。這其中,除了基于帝國安全與穩定利益上的考量之外,也與延續了幾十年的“嫡長之爭”有關。
太宗劉旸與秦王劉煦這兩脈之間,雖然從未爆發過正式的關于帝位的斗爭,但在暗處,這種角力不知發生了多少次,這是持續了幾十年的事情。
到了劉文濟、劉文淵他們這一代,顯然也延續了下來,并且安東王劉文淵三十年來在這方面有很多動作都是不加掩飾的。
而朝廷對安東,又何嘗沒有防備與制約,從太宗時起,其余封國在帝國仍保留世祖封爵,唯獨劉煦的秦王爵位已經旁落幾十年了。
至于劉文濟對曾會的大力提拔與任用,更是一種再明顯不過的政治信號了,雙方之間,是有根本性矛盾的,并且,隨著安東國的羽翼豐滿,而愈顯尖銳。
當夏竦借“移民案”把安東國扯出來,樹為靶子的時候,朝廷內部那些早就看安東不順眼的“太宗派”忠臣孝子們,又怎能不瞄準放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