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漢軍主動出擊救援,雖有些讓劉金意外,但在得知消息后,反而大喜,覺得這是一個重創漢軍的好機會,甚至于,是一個一舉將饒樂、燕北同時囊括入金國版圖的天賜良機。
在董從儼軍行進到白城以西、他魯河畔時,遭遇了由劉金親率的四萬金兵的襲擊。這一回,劉金吃足了苦頭,董從儼在應對金兵襲擊上早有充足準備。
即便金兵人數倍于漢軍,但沒能在前幾波沖鋒中,擊垮漢軍軍陣,他們就失去了速破“董軍”的機會。相反,在懂從嚴從容不迫的指揮下,漢軍結陣自守,穩中有進,甚至發起局部反擊。
在漢帝國的軍事歷史上,有無數戰例可以證明,當漢軍結成軍陣之時,只要指揮體系不亂,士氣不泄,在他們的“領域”內,就是無敵的。董從儼,只是用幾年的時間,讓燕北漢軍找回了一些被歲月磨平了的東西。
陷入短兵相接的混戰之后,劉金也感覺到不對勁,等他調整戰術,擺脫與漢軍軍陣的廝殺時,已傷亡三千余人。接下來的五日,雙方就在他魯河邊對峙著,金兵嚴密監視漢軍,漢軍則在董從儼的指揮下,渾然無懼,不動如山
一直到興國城那邊傳來消息,金兵敗北了,劉金留在興國監視城池金兵,安東國大將劉尚遠率領一萬軍,聯合城內守軍,一舉擊潰金兵,斬首數千級,余者狼狽而逃。
得知此消息,劉金大驚失色,再也顧不得與董從儼軍糾纏了,迅速撤兵。董從儼見機,親率燕北鐵騎追擊,在饅頭山東麓遭遇金兵反擊,折兵上千。
從他魯河到興國城,劉金遭遇了自他滅契丹、反漢以來,第一次重大失利,狠狠地打擊了其驕狂之心。而從這一戰開始,也徹底掀開了漢帝國反擊乃蠻金國的序幕。
董從儼之出兵,后續還引起了一個插曲,朝中有文臣攻訐他,說他未經請示,擅自動兵,玩忽職守,置燕北安危于不顧。直言其若兵敗,燕北有失,董從儼罪責難逃,甚至有指責他在最后追擊劉金過程中的損兵折將
所幸,劉文濟還算清醒,沒有被帶進溝里去,董從儼的決定雖有有待商榷之處,但不管是初衷還是結果,都是值得肯定的。他劉文濟,還沒到容不下將帥一些臨機決斷的程度,因此,他不只褒獎賞賜董從儼,還將上表的幾名朝臣,一并發配到燕北都司下屬聽用。
至于安東國出兵救援,則在情理之中了,畢竟饒樂若有失,他們就將直面金國威脅,為了安全利益,也得有所作為,這也是劉文淵留下的一干輔政重臣的共識,并且讓劉尚遠這“三駕馬車”之一親自領軍。
須知,在劉文淵時代,安東國與饒樂國之間的關系多有不睦,因為劉文淵對他十四叔的慢待與蔑視,不過,經此一戰,從劉繼覃開始,兩國關系開始有了徹底的改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