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劉承訓的早逝,死得突然,死的悲傷,尤其于皇帝劉知遠而言,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毋庸置疑的,對于長子,劉知遠一向是十分滿意的,在他身上投入了極多的精力與心血,將他視為繼嗣之君培養,一度有直接確立他太子之位的想法,命他為開封府尹,足表其心意。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對劉承訓的后事,劉知遠操辦地很隆重,哪怕國用不足,治喪規模仍舊很大,寧違禮制,于汴宮中舉喪,前前后后,花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方才結束。
其后,劉知遠也病倒了,裝都不好裝,無力理政,將軍政交給楊邠為首的宰臣,自居于留宮中休養,主待在仁明殿,大概是在李氏那里尋求安慰。
對劉承祐,劉知遠給了他一點表示,同平章事,共同理政,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而劉承祐,比起以往,更顯得低調了。在朝堂上,與人為善,不爭不搶。哪怕對楊邠,也是多有避讓,少與其爭執。在劉承訓薨逝后,楊邠顯然有些緊張彷徨.
不過,日日不輟者,還是進宮,給劉知遠與李氏問安......
冬愈深了,歲寒之際,時間是治愈傷痛的良藥,經過近月的功夫,籠罩在宮內的憂傷終于消散不少。
“官家,相公們都來了,正在殿外等候召見。”垂拱殿中,內宦輕邁著步子,走到御案下,低聲稟報道。
“讓他們進來吧!”劉知遠聲音蒼老了許多,不過沒有多少波動。
經過這段時間的修養,劉知遠的身體恢復了不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看起來都好了許多。作為皇帝,終究不好視朝,此番要撿起荒廢了的朝政,同時也安撫人心,這段時間,宮里宮外,流言四起,眼見著越發洶涌,再不出來漏個面,國家都要出問題了。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福!”很快,楊、王、二蘇、竇、李等重臣進殿,一起拜道。
“平身!”劉知遠淡淡地揮了下手,說:“這段時間,朕未能視朝,軍國大事,皆委諸卿操持,而致朝局平穩,波瀾不興。諸卿辛苦了!”
劉知遠這般說,一干朝臣當即長拜以表忠心,場面話,大家都會說。
“周王呢?”掃了眼,注意到劉承祐不在,劉知遠問道。
“回陛下,軍器坊新研制出了一批軍甲,周王殿下前去檢視了。”郭威出列稟道。
劉知遠點了下頭,他有所耳聞,他這個兒子,進來沒有任何張揚,但一直在做實事。
“聽聞,各州死了不少百姓?”
此言落,宰臣李濤出列,臉上帶著些憐憫之請,拱手稟道:“時值深冬,中原各州過冬物資匱乏,凍餓之事,時有發生。據各州節度報,治下皆有傷亡,多者數百,寡者亦有數十!”
“唉!”聞言,劉知遠不由太息道:“朕入主中原,創立江山,未嘗施恩于百姓,惠其以安寧,反累其長受兵亂之苦,到如今,至子民困苦如此,竟不能果腹御寒。此皆朕之罪過!”
“陛下言重了!臣等深受君恩,助理萬機,不能育民,致有慘劇,此皆臣等無能之過,請陛下治罪!”蘇逢吉適時地跪下,一臉“愧色”,激動地請罪道。
不過,那眼神不住地往楊邠那兒瞟。若眾臣有罪,那么楊邠為“首相”,就得負主責。
蘇逢吉那眼神,基本未加收斂,楊邠自然感覺得到,神色微苦,面頰一抖,深吸一口氣,長揖一拜:“請陛下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