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侯益心思難測,其若有變,那于朝廷而言,關中的情況,更是投鼠忌器了,還需慎重。”此時,一直未有說話的門下侍郎竇貞固,主動開口了。
眼神在眾臣身上掃過一圈,劉知遠似乎也冷靜下來:“關中局勢,出兵之事,從長計議,爾等下去,慎議,擬個條陳!”
“是!”
因蜀軍之擾,殿中的氣氛壓抑了許多,甚至比此前天下餓殍叢生還要沉重。
沉默了一會兒,劉知遠呼一口氣:“還有何事?”
“陛下。”未免自己看起來像個“混子”,一直插不上嘴的蘇禹珪,開口奏事。
“蘇卿有何事奏?”
“今歲將終,此前陛下不忍忘晉,故沿用晉祖之年號,然來年,卻是不可再復用晉之年號......”
“年號之事,交由諸卿議定!”聽明白其意思,劉知遠直接吩咐著。
見狀,蘇禹珪卻是直接奏道:“臣與太常卿張昭、禮部尚書趙上交等臣,已擬出了幾個年號,請陛下定議。”
看蘇禹珪竟然把事情做到了前頭,劉知遠點了下頭:“說說看。”
“經臣等群議,討論出乾德、乾隆、天興、天聰、天禧者,一致認為,以乾德為佳!”蘇禹珪答道。
“乾德......”劉知遠嘴里念叨一句,似乎有些不滿意。
見狀,蘇禹珪心頭微緊,“乾德”這個年號,可是他們討論了許久,才得出的。要是陶谷知此事,估計得暗暗嘲諷,“乾德”是那前蜀后主王衍的年號。顯然,蘇禹珪等人并不知道,雖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彼輩之“寡聞陋識”,可見一斑。
不過,劉知遠遲疑的,倒不在一點,他可不會在意重復不重復,只是心中本有些想法。
只少作思量,劉知遠直接道:“用乾德,莫若定為乾祐!”
“乾祐好!”劉知遠話音剛落,蘇禹珪頓時開舔:“陛下乃天命之子,蓋有天佑,大漢之立,如有神助。臣以為,“乾祐”上佳。”
被蘇禹珪這一通舔,劉知遠面部表情卻是不自覺地松弛了些,只是笑不出來。
“眾卿覺得如何?”
“甚好......”一個年號罷了,只要寓意吉祥,根本沒有太過糾結的必要。大漢的朝臣,終究不是什么“文人”,不會死腦筋較真,一定要議出個“最佳”。
心情微寬,卻不能掩飾身體的疲乏,只聽政這片刻的時間,劉知遠已感精力不濟,只覺身體仿佛掛著鐵塊兒,只欲往下沉。
而底下下眾臣,蘇逢吉卻暗自琢磨著,左手指點在右手背上,眼中忽得神光一閃,眼珠子轉悠了兩圈,上稟:“陛下,臣有事奏!”
“講。”原欲散議的劉知遠眉頭微緊,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