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哪怕耶律斜軫說的是真的,回鶻汗也不敢應承。一是顧慮耶律斜軫的狡詐,二則是,此前城中已經收容了大量的難民,再一起放進來,糧食的壓力可就大了。
以城中儲糧,多十張、百張嘴無所謂,但多數萬張,那可就不一樣了。于是大量的回鶻百姓,進被拒入城,退則有遼騎相逼,在那個冬季,凍餓而死于高昌城下者難以計數。
那個時候,西州的平民,不只憤怒遼軍的殺戮與搶掠,同時也怨恨西州回鶻上層的不作為,拋棄他們。
其后,為了活命,有不少回鶻人,拖家帶口,連人帶馬地投靠了遼軍,在生與死的抉擇上,大部分人都會干脆地輕松地做出一個選擇。
有了那些回鶻人的效力,遼軍在人力上的短板,也沒有了。趁著這個機會,耶律斜軫趁機進行休整,同時把控制區域內所有回鶻人的工匠集中起來,打造軍械以及攻城器械,做好擊破高昌的準備。
在這個過程中,東面的伊州,西面的焉耆,都有派軍來救援,悉數為耶律斜軫擊破。到開寶元年春,西州回鶻所屬各地軍民,已無人敢來救援高昌,如此,高昌的日子也更加難過。
在得到充足的休整與準備后,耶律斜軫也正式下令,進攻高昌城,攻城的人馬,以投降的回鶻人為主。不過,高昌城確實堅固,抵抗的決心也夠堅定,強攻之下,死數千人而不克。
其后,耶律斜軫又分兵,轉攻伊州,伊州在此前的救援之中,兵力大損,城垣也不如高昌高大堅固,遼軍并仆從軍不惜傷亡的進攻,抵抗了半個月,城破。
耶律斜軫由此解決了背后的隱憂,自高昌以東,盡入遼軍控制。除非歸義軍敢西來,摸一摸遼軍的屁股。
解決了后患之后,耶律斜軫再度圍城,原本是打算困死城內的回鶻人,但通過一些投降的回鶻文武,得知城中的糧食儲備足可支持一年,拖也不是辦法。
于是,耶律斜軫最終決定,繼續強攻,足有攻城的回鶻人足夠。如此,在經過兩個月斷斷續續的強大猛攻,在進入四月之后,耶律斜軫把契丹人也派上去之后,高昌城終于破了。
破城之后,回鶻汗帶領其后宮、子嗣及一部分文武西撤,退往西面的焉耆城,逃得很快,也成功了。遼軍經過一場血戰、苦戰,需要休整,也需要享受勝利的果實,追擊無果,就沒有深追。
而回鶻汗在逃到焉耆后,沒有多停留,糾集軍隊部眾,繼續向西,撤到龜茲。畢竟焉耆高昌也不遠,同樣危險,而龜茲回鶻在此前的作戰中損失不大,還保有不小的實力,可以作為倚仗。
也就是逃至龜茲后,回鶻汗意識到了,只靠自身,早晚為遼軍所滅,于是開始四處派出使者,請求支援......
其中就包括,東來的仆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