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建失敗之后,朝廷又新派了另外一位大將來征討郝度元的部隊。
這個人叫解系,為人相當正派。
當時朝廷聽聞匈奴郝度元聯合西北各部落胡族叛亂,于是決定派征西將軍趙王司馬倫前去平定和解系一起去平定叛亂。
趙王司馬倫,去了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倒霉。
這次也不例外。
在對郝度元的戰役之中,司馬倫的心腹孫秀一直和解系爭奪軍事指揮權,經常互相上奏疏打對方的小報告。
朝廷自然知道解系的為人品格,所以當即絕定召回司馬倫和他的部隊,改由解系全權討伐郝度元叛亂。
結果
元康六年八月,解系的部隊被郝度元擊潰。
郝度元在擊潰解系的部隊之后,起義部隊得到極大的鼓舞,秦雍一帶的氐族起義部隊和其他羌族部隊也紛紛響應和加入郝度元的起義部隊。
雖然人多了,但都是各自為營,根本不能擰成一股繩去作戰。
郝度元意識到,此時他們的部隊需要一個統領。
可縱觀當時郝度元的少數民族部隊之中,大部分領袖都是跟著湊熱鬧加進來的,根本難堪大任,而現在他們的部隊最需要的是一個有絕對實力的統領,而郝度元轉了一圈之后發現,只有一個人符合這個條件。
齊萬年。
也是北地郡氐族首領,不光部族實力強勁,而且為人也很果決和毒辣。
就這樣,郝度元聯合諸胡族部落奉齊萬年當皇帝,帶兵進攻涇陽。
面對已經稱帝的齊萬年部隊,西晉朝廷派梁王司馬肜、安西將軍夏侯駿,前去征討齊萬年。
夏侯駿是魏國夏侯淵的孫子,和汝南王司馬亮有姻親關系,屬于是典型的朝廷貴戚。
除了夏侯駿被任命之外,朝廷還任命御史中丞周處擔任建威將軍,盧播擔任振威將軍,隨軍一同征討。
盧播是司馬肜的親信,此次征討,派他去司馬肜自然很樂意,但是朝廷派周處來,卻是司馬肜背后出的主意。
一個是自己的親信,一個是自己的政敵。
周處是吳國鄱陽太守周舫的兒子,年輕的時候屬于是典型的社會問題青年,經常在鄉里鬧事,惹得鄉里百姓對他是深惡痛絕,當時鄉里的百姓把南山的猛虎,長橋的蛟龍和周處并成為三害。
后來周處知道這個事情之后,也覺得自己之前做過的事情太過于可恨,于是決定痛改前非。
他先是上南山射死了猛虎,然后又到長橋下與惡蛟搏斗了三天三夜,平定了這兩個讓百姓忌憚的惡獸。
這個故事后來也慢慢流傳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周處除三害。
史書中的周處不僅敢上山搏虎,下海擒蛟,而且還敢向黑惡勢力挑戰。
周處在擔任御史中丞的時候,就曾經彈劾過梁王司馬肜的違法行為。
可能也正是因為周處不畏懼權貴的正派作風,導致他后來被司馬肜算計。
當時的中書令陳淮看到朝廷派梁王司馬肜和夏侯駿擔任部隊統帥前去征討齊萬年之后,積極上表發言,向朝廷陳述了派夏侯駿帶兵的危害。
陳淮雖然和夏侯駿雖然沒有仇恨,但是他明白一個道理。
夏侯駿這種擁有貴戚身份的人去帶兵,打贏了也得不到太大的功名,失敗了也不用擔心殺頭的罪過,讓這種人帶兵,不添亂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果不其然,梁王司馬肜和夏侯駿帶了部隊之后,立馬在暗地里擺了周處一道。
元康七年正月,齊萬年帶兵七萬人屯扎梁山,與司馬肜和夏侯駿的朝廷部隊形成了對峙局面。
司馬肜和夏侯駿也知道周處年輕時候的威名,于是只給他了五千兵士,讓他去挑戰齊萬年的七萬人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