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對七萬人
除非周處是神仙,不然怎么也不可能打贏齊萬年的部隊。
周處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火速跑到司馬肜和夏侯駿的營帳中去訴苦。
司馬肜和夏侯駿本就是穿一條褲子的,再加上之前周處難為過司馬肜,所以在看到前來訴苦的周處之后,司馬肜和夏侯駿果斷拒絕了周處的所有請求,并且還逼著周處出戰。
很顯然,司馬肜和夏侯駿就是為了挾私報復自己。
周處雖然對這支部隊的統帥很失望,但還是硬著頭皮出去挑戰齊萬年的部隊。
當時周處、盧播,解系等人一起和齊萬年的部隊相持于六陌,周處的部隊還沒來得及吃飯,司馬肜就迫不及待催促周處出戰,周處沒辦法,只能帶著五千士卒出戰齊萬年部隊。
結果這支五千人的部隊一直從早上打到晚上,他們身上帶的箭全都射完了,也沒有等來司馬肜的救兵,于是軍士勸周處退兵自保。
但是周處就是不退兵,在他看來,退兵和迎戰都是死。
退兵后,司馬肜必定會降罪自己,到時候死也死不安穩,倒不如戰死沙場,馬革裹尸來的光彩。
就這樣,一帶名臣周處于元康七年六月,戰死于沙場,終年六十一歲。
這也是從西晉開始,這么多賢才歸隱的原因。
西晉的政治氛圍實在是不好。
派系,高門寒門,諸王,乃至于太子與皇后
西晉之所以處理不了齊萬年,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周處折戟沙場,司馬肜算是報了他的私仇,朝廷雖然知道司馬肜是故意害死周處,但礙于皇族身份,還是沒有好意思降罪于他。
在司馬肜看來,周處比齊萬年更可恨。
因為周處惹過自己,而齊萬年沒有,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司馬肜要不惜一切代價害死周處的原因所在。
國家有這樣想法的人存在,何愁不亡。
司馬肜在害死周處之后,一直屯兵關中一帶,和同樣也在關中地區的趙王司馬倫遙相呼應,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在關中前線多待一天,朝廷就得多撥一天的軍餉過來,只要能耗得起,齊萬年的部隊必然不戰自潰。
可是這些沒有當家做過主的皇親貴族,實在是不知道當家作主的難處,個個都跟大爺一樣,雄踞關中,整天也不知道是在干點什么,反正就是不對叛軍進行決戰。
在司馬倫和司馬肜這兩位皇族子弟看來,自己操這個心完全沒必要,朝廷自然會派人來幫自己料理這攤子爛事的。
果不其然,中書令陳淮和司空張華這兩位操碎心的大臣向皇帝進奏,希望朝廷另派賢能前去討伐齊萬年的部隊。
同時趙王司馬倫與梁王司馬彤被召回洛陽。
結果
齊萬年的事情還沒有開始處理,皇后被太子取代,洛陽改天換地,這齊萬年的事情,當然是擱置下來了。
按照后面歷史的發展。
孟觀,會是解決齊萬年的人。
當然,蝴蝶扇了一次翅膀。
歷史便要改變許多。
譬如現在的齊萬年,野心極大
而洛陽的新皇帝,此時全部的目光,都是在齊王司馬冏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