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這法護比丘,乃是當世高僧。”
說著,這僧人當即將法護比丘的身世娓娓道來。
法護比丘原名竺曇摩羅剎,其祖先是大月支人,本姓支氏,世代居住敦煌。
竺曇摩羅剎八歲出家,拜天竺沙門竺高座為師。誦經每日萬言,過目成誦。天性純潔,品德,操行精苦,誠實好學,萬里尋師參學,博覽世俗典籍六經七籍,對世間人的稱贊毀謗從不放在心上。
晉武帝時期,寺廟圖像雖然說京城里有很多。
然而方等甚深經典多數還藏在蔥嶺之外的天竺諸國。
法護比丘于是發憤誓弘大道。
隨師父去了西域,游歷諸國。
外國異地語言三十六種,文字也有三十六種。
法護一一遍學,貫穿綜合詁訓,各種音義字體,沒有不認識的。
于是大量攜帶梵文經典,沿著回漢地的路,一邊走,一邊譯出,寫為漢文。
所獲覽即正法華光贊等一百六十五部。
一心營辦的事業,唯是弘通佛法,法護比丘終身寫譯佛經,雖然辛勞,卻從未厭倦。
聽著僧侶將話說完,王生也終于知道這王敦等人為何今日要來白馬寺了。
估計便是這個法護比丘地位尊崇,佛法高深罷。
而且到了這樣境界的僧人,恐怕不止佛法,文學方面的造詣也是極高的。
“本侯倒是想去見一見這法護比丘。”
僧人眼睛一亮,接著說道“法護比丘在寶殿中宣揚佛法,施主何不與法護比丘論證佛法,說不定有其他的收獲也不一定”
這是要拉我進佛教
王生輕輕搖頭。
作為無產階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擁護者,王生對佛教,也是用辯證法來看待。
信
是不可能信的。
不過
既然這法護比丘如此了得,與這等人交談,應該也是有所收獲的才是。
不知道問政事,這法護比丘會如何作答。
王生心中也有了一些興致。
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