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在經過本土化之后,再經過戰爭的洗禮,最后融合在了一起,構成了后來的社會價值觀。
三者,不存在誰憂誰劣,誰先誰后的關系。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蜀郡西游日,函關東別時;群胡皆稽首,大道復明基。”
衛階喃喃自語,心中卻有些迷惑。
“道佛一家,可道佛為何是一家”
王生總不好說,為了讓三教合一,后人前人都編撰了不少書籍給后來的人做論據。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老子化胡論了。
老子化胡一說最早是由佛教編造。初期佛教剛入中原,傳揚不易,故常依附于黃老道教而行,甚至為了讓中原社會接受佛教,創造出“老子變成釋迦牟尼”或“老子教化釋迦牟尼”的理論。
后漢書之襄楷傳所說“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這段記載中就將老子出關而不知所終變成了老子出關后在外國創立佛教。
在這個時代還有接下去的幾百年,道家以此為論據,言之道先佛后,道大佛小。
“只是見為了爭誰先誰后,覺得累了,有這個時間,不如去多翻譯基本經書。”
在衛階身后,山氏心中也有些疑惑。
“蜀郡西游日,函關東別時,可是說的太上老祖西出函谷”
王生輕輕點頭。
“可為何有群胡皆稽首,大道復明基君侯是在何處看到的這副情景”
史記之中,當然沒有記載了,都說后人可以編了。
沒想到王生的這個嫂嫂,倒是道道家信徒。
王生只好敷衍了事。
“不過隨口言之,當不得真。”
“可是”
山氏看了王生一眼,她總覺得王生知道一些她不知道的東西。
可惜。
廣元侯不想說,她也不能再問了。
倒是可以讓夫君代為詢問。
想到此處,山氏看著衛階的時候,臉上都是露出兩個小酒窩出來的。
三人不再言語,高臺之上,沉默的兩人也開始動嘴說話了。
“法護大師,今日你我辯法,只論你我心中之法。”
與王生想得不一樣的是,兩人雖說是辯法,但氣氛卻很是和諧。
想了一下,王生也想透其中關鍵了。
他們兩人一個是佛家代表,一個是道家代表,辯法,當然是要辯的。
但沒有逼迫他們,也不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
畢竟兩人,如今在洛陽都是聲名顯赫的。
今日辯法,換句話說,是給洛陽的這些勛貴看的。
也就是
古代的表演賽
“可。”
朝西的高臺上,法護比丘的眼睛都沒睜開。
“辯佛道之先后,吾以為,實不必辯。”
“老君見形中土,演教西方。道生佛,道為本佛為化跡,道大佛小。
華夷地域不同,益證老子序中以東方為木,屬陽,為“道”之所出;西方為金,屬陰,為“佛”之所生。陽尊陰卑,故道教優于佛教。
佛教來自天竺,乃夷狄之教,夷狄胡人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
華夷之間,種族不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夷人始信佛教,華人不當信。
”
郭璞洋洋灑灑三千言,說了是有半個時辰。
郭璞話語一停,眾人還未從郭璞話語之中走出,法護比丘也將自己心中的觀點說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