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勇士也不過是來傳個信的。
聽到了齊萬年的吩咐,自然不敢說什么,當即應諾。
“是。”
出了王帳,傳信的勇士見到了河間王的使者。
要說這河間王的使者,也算是苦了。
他一路從長安出發,到了華陰,只見到一地的廢墟,到了湖縣,發現齊萬年的大本營不在這里,到了弘農郡城,發現齊萬年已經出征了。
若不是他打著的河間王的旗幟在這些異族人心中還是有威望的,不然的話,恐怕他到了一地,都要直接被這些異族人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如今見到這傳信使者,被告知齊萬年居然不見他
原本積蓄的一肚子怨氣,現在是到了爆發邊緣了。
要不是這個使者還算是有些涵養的,現在恐怕已經是爆發了。
“齊萬年不愿意見我,他會后悔的。”
放下這句狠話。
河間王使者重重的甩了甩衣袖,便帶著他的這幾十人的隊伍朝著來的方向去了。
他來見齊萬年,本就是自降身份。
現在來了反而被拒之門外,他的臉都被丟光了,自然也不會留在這里像一條哈巴狗一般,搖頭擺尾。
漢人的氣節,可不許這些異族人玷污。
那傳信的勇士見到河間王使者這副模樣,也是嗤笑一聲。
對于漢人怨恨,在雍州,幽州涼州等地的異族人是刻在骨血里面的。
要不是漢人的規矩,不斬來使,這來的使者,都是不可能活著回去的。
這些人在記恨漢人的同時,也被漢人影響了。
對于漢人的規矩,有些,他們甚至比漢人本身都更要了解。
營帳之外,前方戰場。
先頭的炮灰軍團已經就位了。
最中間,有一個高樓沖車,被上百個士兵推搡著,緩緩的靠近澠池城墻。
所謂沖車,是一種被裝甲起來的攻城塔,也叫沖樓。
即以沖撞的力量破壞城墻或城門的攻城主要兵器。
這一種沖車,是一種安有八個車輪、高五層的攻城塔。最下層是推動車前進的士兵,其它四層裝載攻城的戰斗士兵。車高約12米、寬6米、長8米。
沖車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墻,破壞女墻垛墻,直接攻打城墻上的守敵。
車中除了裝備有各種長兵器,還常常裝載強弩、石炮等重武器。
在沖車之后,則是有幾十條云梯,被數十個士卒抗在肩上。
齊萬年并非是短見之人,他對漢人的利器早就饞的流口水的,因此當他從郡城中搜出沖車來了之后,連忙讓匠人再造了三輛。
四輛沖樓之后,還有數十架云梯,借著沖樓的掩護,緩緩朝著澠池而去。
云梯是一種攀登城墻的工具。
相傳云梯是春秋時的巧匠魯班發明的,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
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
戰國時云梯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
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墻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移動。
漢代的云梯比戰國時期有了很大改進:云梯底架以木為床,下置六輪,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于底盤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
登城時,云梯可以沿城墻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
同時,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軍隊在攻城時,只需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從而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
另外,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過早地與城緣接觸,還可以避免守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