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孫權手下大將甘寧,率兵攻打曹操的皖城,攻城的時候,原打算派兵士運土筑土山,豎云梯,架飛橋,接近敵城墻,但大將呂蒙認為此法費時費力,不如乘軍隊士氣正銳,用弓弩石炮強攻,可速戰速勝。
果然,最后以強攻取勝。
四輛沖樓,如同四塊堅固的盾牌,在盾牌之中,有弓箭手不斷的從孔洞中射出,而在沖樓之后,漢人炮灰扛著的云梯也緩緩靠近。
而在沖樓之后,還有渡濠器具。
澠池雖然不大,但是還是有護城河的,引洛水防御。
而濠橋便是過這護城河用的。
這個時代濠橋的長短以濠為準,橋下前面有兩個大輪,后面是兩個小輪,推進入濠,輪陷則橋平可渡。如果濠闊,則用折迭橋,就是把兩個濠橋接起來,中間有轉軸,用法也相同。
十多個渡濠器具在云梯之中,參雜其中。
而在云梯與渡濠器具之后,更有五架投石車。
投石車相傳并不是劉曄發明的,而是袁曹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袁紹軍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櫓,然后劉曄獻計用投石車破高櫓。
三國演義里其實沒有提是劉曄發明的。
后來經過馬鈞改進,進一步完善。
其實投石車在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漢代以后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戰車的一種。
上裝機樞,彈發石塊。因聲如雷震,故名霹靂車。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亦稱“拋車“。
指在車上用粗竹將石塊拋擊出去作為攻堅的手段。其實投石車就是中國象棋黑方的炮。
投石車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系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
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準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云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
后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
澠池城墻上,見到這些攻城利器的孟觀,臉色是相當不好看的。
在他的情報看來,這異族人如何會有這些工程利器
不是說連刀劍盔甲都不夠嗎
這些攻城利器是如何來的
在這里,齊萬年就不得不感謝弘農楊氏了。
郡城中的這些攻城利器,并非是在郡府庫中找到的,而是在弘農楊氏莊園里面找到的。
至于云梯這些,也是在那里找尋到的。
有工匠,有模板。
才有了現在的攻城機器。
說實在的。
齊萬年現在確實是裝備不足,但缺的只是甲胄。
刀劍還有箭矢,是不缺的。
弘農楊氏堆積了多代的積蓄,基本上都便宜了齊萬年。
“將軍,我等該如何做”
等沖樓云梯接近城墻,恐怕便是湖城破城之時了。
原來孟觀覺得面前的這塊肉是肥肉。
在吃的時候,才發現這塊肥肉是帶著刺毛的。
要吃下去,可能會噎到自己。
這個齊萬年,若是再發展下去,豈不是不可收拾了。
孟觀無法想象擁有此等攻城利器的異族人,哪座城池攻占不下來。
除了洛陽此等堅城,其他的,恐怕都是一碰就碎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