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鄴、館陶、斥丘、沙、內黃、清淵、魏、繁陽、元城、梁期、黎陽、即裴、武始、邯會、陰安、平恩、邯溝、武安。
治內有重兵把守,且魏郡多年未有戰亂,郡內平和繁榮。
而且郡內有多條河流流過,又是平原地區。
屯田,總不好找那些貧瘠之地,自然是要找肥沃一點的土地了。
最關鍵是,魏郡之上,便是廣平郡了。
魏郡與廣平郡,便連在一起了。
魏郡治所鄴城,廣平治所襄國。
這兩塊地方,可都是大有名堂之處。
鄴城就不說了,襄國城日后可是大趙天王石勒的都城。
其戰略要沖,還是有的。
只不過,在鄴城之下,要搞出事情,就難得多了。
王生把話說完,張賓沉思片刻,最后輕輕搖頭,說道“弘農尚可,但魏郡廣平卻是不可取的。”
“何解”
張賓明顯是有其他的看法。
“鄴在魏郡中,離廣平郡太近了,此時鎮鄴宗王尚未定下,但若是定下了,主公要想在魏郡廣平二地有所作為,萬萬做不到,況且,鄴有重兵,兵則有兵禍,若鎮守以軍中缺糧,命令主公納糧,該如何”
離鄴城近,當然是有壞處的。
鄴城駐兵數萬,且都是對付鮮卑的,異常精銳,要想在鄴城搞出事情,確實很難。
“那先生可有更好的去處”
張賓道“更好的去處不敢說,魏郡廣平離鄴城太近,即便是陛下答應了主公屯田,但當地士族百姓卻不會答應的,主公要從他們手上拿到地,很難。”
王生知道張賓說的是實話。
“但即便再難,這事也是要做的。”
王生最不怕的,就是苦難了。
“若是先生有去處,大可說來。”
張賓也知道王生是那種需要說真話的人,便也就開口了。
“依在下來看,弘農郡是首選,弘農郡之后,潁川榮陽或許是好去處。”
潁川榮陽
王生可是第一眼就把他們排除在外了。
潁川,這個郡地有多少世家高門在內
他們的地,王生豈敢動
“何解”
但張賓提出這個地方,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聽聽他的想法,或許也不錯。
“潁川雖大,世家雖多,但正是如此,主公才要去那里。”
這倒是頗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在里面了。
“恐怕要在世家手上要地,很難罷”
“難則難以,但主公過去,可以借田,何至于要地”
借田與要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從世家手中要地,固然困難,但主公所做之事,對他們百利而無一害,他們為何要拒絕”
王生低頭沉思。
漢魏之際有“汝潁固多奇士”的說法,說的就是潁川出人才的意思。
漢末潁川名士大姓眾多,終在魏晉時期成為士族的不過荀氏、陳氏、鐘氏庾氏等。
第一號人物,便是潁川荀氏。
潁川荀氏門資久遠,承自后漢荀淑,魏晉以來子孫顯達,位望極盛,是魏晉士族中最為顯達的門第之一。
荀淑“知名當世”,是東漢后期的大名士,與漢末眾多清流名士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