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獻容的事情,只得算是長期投資,這送到嘴邊的肉,還不是馬上能夠吃下去的。
屯田三個郡縣,以及招賢的事情,才是現階段王生最應該做好的事情。
收拾完這些思緒之后,王生很快便回到書房去了。
張賓此時端坐書房,老神常在。
“主公回來了”
王生輕輕點頭。
“倒是耽誤了一些時間,不過這些時間沒有浪費就是了。”
張賓輕輕點頭,他沒有問王可嵐所為何事。
他是謀臣,謀臣便應該有謀臣的自覺。
“我們繼續說罷,就從潁川士族說起。”
張賓頷首言道“之所以選擇潁川屯田,除了若是主公能夠得到潁川士族的支持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什么原因”
王生問道。
“潁川士族,與陛下之間的關系,并不融洽。”
這非是張賓隨口之言,而是確有其事。
說到此處,就不得不提荀家的另外一個人物了。
荀勖
荀勖起家為曹爽掾屬,遷中書通事郎,高平陵事變后,曹爽被誅,“門生故吏無敢往者,勖獨臨赴,眾乃從之。”
在群臣議廢曹芳的奏疏中也不見荀勖之名,在嘉平政變前荀勖是依托于曹爽的。
晉書本傳載高貴鄉公欲為變時,大將軍掾孫佑等守閶闔門。帝弟安陽侯幹聞難欲入,佑謂幹曰“未有入者,可從東掖門。”
及幹至,帝遲之,幹以狀白,帝欲族誅佑。
勖諫曰“孫佑不納安陽,誠宜深責。然事有逆順,用刑不可以喜怒為輕重。今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誅,恐義士私議。”
乃免佑為庶人。
曹髦試圖發動政變誅滅司馬昭,司馬昭預知此事,召集宗族入宮。
司馬幹將入宮遲延的原因稟明司馬昭,司馬昭怒而欲族滅孫佑,荀勖進諫免其為庶人。
司馬昭入宮弒君時荀勖伴其左右,是這場宮廷政變的知情者與參與者。
也就是說在誅殺高貴鄉公時,荀勖已經是司馬氏的黨羽無疑了。
在曹爽被滅后荀勖便加入了司馬氏的陣營,其中或有荀顗的努力。
對司馬氏來說接納荀勖也是與荀氏家族的聯合,司馬氏也需要世家大族的認可與合作,是以荀勖雖然曾為曹爽黨羽但司馬氏仍然接受他加入自己的陣營。
在晉朝建立后荀顗、荀勖都進入了配饗宗廟的名單,荀顗僅位列何曾之后,但這一名單僅是以輔佐司馬氏開國的功勞來擬定的。
實際上在晉朝建立后荀勖長期掌管機要,參與晉武帝的決策,而荀顗只獲得了象征性的司空之位,其權力及政治影響已經遠不如荀勖了。
荀勖在晉朝建立后能夠占據要津,獲得武帝的信任,除了他本人確有才略之外,主要與他在晉初的結黨有關。
晉朝建國后荀勖受封濟北公,任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是晉初政局的重要人物。
鄭沖、王祥等士人進入配饗名單,更多的體現出司馬氏的優禮,而荀勖、荀顗等人則是晉武帝朝的政治核心。
荀勖“久管機密”,深得晉武帝的信任,在征蜀及諸侯之國的問題上武帝都采納了他的建議。
在晉初復雜的政治形勢中,賈充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勢力,他弒高貴鄉公曹髦為司馬氏立下功勞,勸諫司馬昭立司馬炎為儲,于武帝有擁立之功,深得武帝信任。
資治通鑒云“侍中、尚書令、車騎將軍賈充,自文帝時寵任用事,帝之為太子,充頗有力,故益有寵于帝。”
賈充在咸寧元年進入配饗清廟之列,是晉初政局的關鍵人物之一,賈充一黨也是晉初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勢力。
荀勖在晉朝初立時即與賈充結黨。
另外,荀勖與賈南風,也是有淵源的。
當初賈充即將被外放,荀勖認為賈充外放遠離機要中樞必然造成自己失勢,于是謀劃以賈充女聯姻太子確保賈充留在政治中心。
便是讓賈充之女賈南風嫁給太子做太子妃,這才免了賈充被外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