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寒門士子入院,當即被金谷園的奢華所深深震撼。
他們地位低賤,可是從來沒有入過金谷園的,此番過來,一見之,頓時如劉姥姥入了大觀園一般。
首先是入園之前給數百人一人五十錢,這便不是尋常人家都能做出來的事情。
廣元侯,果真是財大氣粗。
現在看到這金谷園的布置,那更是驚詫得連牙齒都快掉下來了。
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
后院墻下,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院中甬路相銜,山石點綴。整個院落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花團錦簇,剔透玲瓏,后院滿架薔薇、寶相,一帶水池。
當真是豪府風采。
只是入園,眾人便迫不及待想要做廣元侯的人了。
一如當年曹操感嘆袁紹冀州大本營宏偉無比,難怪有如此多人歸附一般。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句話當然沒錯,但是也有另外一個俗語。
酒香也怕巷子深。
俗人,最終還是更多一些的,便是主父偃那般人物,尚且如此,況乎他人
“諸位。”
寒門士子入門,像是被院中的景色震撼,還在震撼的時候,卻是見到一個儒士打扮的人在高位開口說話了。
“廣元侯招賢,第一考,乃是明經。”
這個儒士打扮的人,自然就是張賓了。
張賓說完話之后,當即有十個莊衛搬出十個巨大木板出來,上面張貼紙張,寫的全是經學內容。
所謂之明經,是在漢朝出現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
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
在唐朝的時候,明經與進士二科為唐朝科舉的基本科目,唐代的“明經”科試帖經,以通經比例決定等第。
明經又分為五經、三經、二經、學究一經、三禮、三傳等,考試之法,先貼文,后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
王生所搬照的,就是唐朝的科舉制度。
十經中,禮記、春秋左傳稱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稱中經,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稱小經。
通二經者,通大經一部加上小經一部,或取中經兩部;通三經者,大、中、小經各一部;通五經者,大經、小經皆須通。
科目則由舉子自選。
另外,孝經、論語是必考課目,有時還加試老子、爾雅。
當然,此時木板上張貼的內容,沒有這些。
張賓之所以出來,是對王生的這個選舉方法感到十分驚奇。
不僅僅是驚奇,簡直就像是給他開啟了新時代的大門。
這選人,居然還能這般
王生所說之明經,雖然與漢武相同,但其中不同之處,又太大了。
漢武帝的舉明經,是察舉制,這更像是選人制,自己選人。
若是天下都用這般方法
張賓只是一想,便覺得若是如此的話,那當真是天下英才,都會網羅過來。
但是張賓心中震撼只是持續了一小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