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便明白,這個方法雖然好,但恐怕是不能推廣實行的。
因為現在的九品中正制,已經是足夠優秀的了。
即便是不夠優秀,有這個世家,有朝廷官吏,乃至于宗王在,都必不可能讓這所謂的明經制實行的。
再者說,這主公想出來的辦法,再如何選人,最后還是要選到世家的人。
世家的士子,比之寒門的士子,還是要優秀太多太多了。
因此。
在張賓看來,王生的想法雖然很好,但卻是不實用的。
“明經準備一個時辰,之后諸位挑選經問大義十條,寫明左伯紙上,有優者,則可在次日再接受第二個考驗,未過者領二百錢歸去。”
說完這句話,張賓旋即退出大院。
而張賓的話一說完,大院中頓時一片嘩然。
明經。
十問
這種考校,他們是之前沒有想過的。
其中很多人心中,以為王生要考察的是清談之辨,亦或者是三玄之問,畢竟廣元侯最善于清談,又有鬼神之辨。
最不濟,應該也是考校詩賦文才,如此,怎么變成明經了
這時代真正習明經的,原本就不多,尤其他們這些寒門,一個個削破了腦袋往里面鉆,更是如此了。
“諸位,還是快些看罷,選十問經義,一刻鐘后可是要各自入房間撰寫了。”
劉勇在這個時候適時提醒。
這些寒門士子恍然大悟,當即去木板看經義。
木板是巨大的木板,上面謄寫著各種經義內容。
禮記、春秋左傳、毛詩、周禮、儀禮、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有看過些許書籍的,當然選擇自己擅長的內容。
好在周易也在其中,也讓眾人心中微微舒了一口氣。
最不濟者,也可選周易。
也有一些水平極低的人,如今看到如此多平時都見不到的書籍,眼中當即就露出求知的模樣,恨不得當場將這上面撰寫的所有內容都吸納進腦海里面。
這個時代,書籍可是珍貴事物。
也是世家為何能夠保持長盛不衰的原因。
世家壟斷了知識。
“一刻鐘到。”
劉勇一聲呼,那些士子當即在劉勇的指揮下,到大院的各個房間寫出自己的見解。
便是有些極想要看書的人,也不得不忍痛割愛了。
在得到廣元侯的認可與這些書籍之間,很顯然是得到廣元侯的認可更加重要了。
若是得到了廣元侯的認可,這些書籍還會差
鐺
一聲鐘響,開始計時了。
金谷園高樓上,可以將安置上百寒門士子的大院盡收眼中。
此時的王生便站在這高處上。
明經明經。
可惜在這個時候,科舉制沒有土壤,不然的話,比之九品中正制,科舉制自然是要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