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曹氏內部權力斗爭,愈發激烈。
幼帝孤兒母,此時最能依仗的反倒是原來日防夜防的外臣。
與此同時,曹氏集團與潁川士族集團間的矛盾,也開始日益激烈,雙方的合作關系,在曹芳這一代宣告破裂。
在這種局面下,司馬懿愣是又蟄伏了九年多的時間,在確定大勢已變,粗不可逆轉之后,突然發動政變。
那一年司馬懿已經71歲。從22歲入仕算起,司馬懿隱忍了將近半個世紀。
可當機會真的到來時,卻又表現得異常凌冽、狠辣,甚至說殘忍都不為過。
曹爽、曹真等曹氏核心成員,以及他們的門客、家人、核心派系成員,還有楚王曹彪,背叛司馬懿的王凌,一個沒留,都被處死。
半個世紀的蟄伏,讓司馬懿比誰都明白不留后患的意義。
從技術角度而言,司馬氏后來居上,的確是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案例。
初始階段,盡可能避免冒險,始終讓自己居于主流,以此求存。
之后,在既有的體系內,盡到切應盡的本分,同時以自己的才智和實力,保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此外,任何時候,都能清醒地知道,在大環境沒有徹底改變之前,原先體系的強弱主次格局都是難以撼動的。
原體系的王者,無論他看上去多愚蠢、弱,逆轉大局都十分困難。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現有體系下給自己爭取一個最好的位置。
除此之外,剩下的事就只有交給時間了。
假使曹丕、曹睿能夠活得足夠久,又假使曹氏選擇退讓,和士族集團達成和解,那司馬懿該如何自處呢
答案是無解,其實這個世界上,原本就存在眾多的無解之局。
所幸或者說所不幸的是,司馬懿最終等到了這個有解的一天。
那他王生,能不能等來這一天呢
司馬懿蟄伏了半個世紀,王生肯定是沒有這么多時間的。
好在
西晉并非是曹魏,司馬遹也并非是曹丕,他更不是司馬懿。
最關鍵是
曹魏代漢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但起碼人家漢獻帝活得好好的。
但你司馬家篡曹,卻是將人家皇帝都給殺了。
正統性,是司馬家最缺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生如今要效仿司馬懿的難度,已經變低了不少。
但再低
謀劃天下十三州之地,卻也是如同在刀尖跳舞一般。
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