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輕輕點頭,緩步走入其中。
“見過大王。”
淮南王呵呵一笑,他眼睛修長,眉頭濃厚,頗有些劍眉星目的感覺。
實際上
司馬家經過多代的基因改良,宗王之中,除了少數發生基因突變的之外,其他的人外表都是非常不錯的。
淮南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廣元侯的大名,我在豫州便時常聽聞了,可以說是如雷貫耳了,如今一見,果然與傳聞中一般,沒有讓我失望。”
王生看著淮南王,也是說道“大王的名聲,我亦是時常聽聞,如今一見,也算是名不虛傳了。”
對于淮南王,王生還是有些認可的。
在宗王之中,淮南王算是能夠拿得出手的那個了。
不過
這種拿得出手還是不太夠,不然也不會給趙王司馬倫給殺了。
前世,沒有王生的世界里面,司馬倫上臺之后,首先清掃了賈后黨羽,消滅了賈后和張華的親信,換上了自己的爪牙。
其次,他給自己升官晉爵,并大肆封官,總攬朝政大權,可謂是志得意滿、春風得意。
如果賈南風的人生信條是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暴力只對敵人使用,那么司馬倫的人生信條則是暴力可以解決切問題,一切問題都用暴力解決。
所以只要誰反對他,他統統送來一個字殺。
另外,賈南風統治時期賈謐這幫人雖然浮奪腐化,但也沒做什么壞事,而且賈后任用賢臣,把豪族派和名士派在朝堂之上統一起來,這份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司馬倫也大肆換上了己的親信,但這些人溜須拍馬可以,治國能力有限。
另外,司馬倫還干了一件事分封,他把大州都縣都分封給自己的親信。
可是諸王封地早就定了,現在再次分封,必然觸及諸王利益,地方門閥勢力也必然非常不滿。
而且現在各方勢力已經平衡不了了。
司馬倫既沒有駕馭能力,更缺乏一樣最關鍵的東西一一大義名分。
當初賈后在位,諸王都聽從,雖然他們都心知肚明,朝堂上的司馬衷就是個擺設,但是他們也要聽從,因為司馬衷是皇帝,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帝王,賈南風可以號令天下,說到底是因為她是司馬衷的妻子,她代表著司馬衷。
但是司馬倫不是,他沒有理由。
他只是個王爺,他發號施令壓根就沒有賈南風那么名正言順,更何況他專權驕橫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諸王利益。
很快,齊王、梁王、淮南王等諸侯王紛紛表示了不滿,但也僅僅是不滿。
武帝末期,諸王回到封國的趨勢已成,但是實際上,封地中戰略意義最高的幾個王爺,齊王、成都王等都沒有回到封地,即使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先后身死,他們大部分還是愿意在朝內做官的。
畢竟洛陽繁華,在中央總比在地方好得多。但是這也使得他們現在根本就無力對抗司馬倫。
司馬倫政變后已經整合了禁軍,也就是中央軍,就憑諸王現在王府的那點兒護衛,毫無反擊之力。
不回封國,就無力對抗司馬倫。
但是,這個世界上,不怕死的人多了去了,不試怎么能知道不行
在王生面前,淮南王司馬允,就是一個不怕死的人。
司馬允是司馬炎第十子,其實地位一般,本來是濮陽王,但是他卻有著一個別人就沒有的優勢他是皇帝的親兄弟。
本來他一直在揚州擔任鎮東大將軍,但是元康九年突然被賈南風有回洛陽。
原因可能是賈南風想做兩手準備,若把自己妹妹的兒子扶上位的設想不成功,便立司馬允為皇太弟。
賈南風廢司馬遹是因為他不聽話,和自已不對付,但是司馬遹在宗室內口碑極高,要是自己隨便弄個人上臺肯定是難以服眾的,而自己又沒有兒子,所以,司馬允就成了她沒有選擇的選擇。
當時司馬炎的兒子中,除了司馬衷,活著的最年長的就是司馬允。
長沙王司馬義是第六子,按理來講應該比司馬允年紀大,但是從生卒年看司馬允更年長,而且當時司馬義由于受到哥哥楚王司馬瑋事件的株連,實際上已經喪失了爭奪帝位的可能,所以只能選擇司馬允。
太子被廢后,就有人提出讓司馬允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