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司馬允是司馬炎之子,司馬衷的弟弟,從司馬家族傳統來說,兄終弟及也不是不可以,法理和人情上也不是說不過去。
其次,司馬允在朝內朝外有一定威望,足以頂替司馬舉,可以堵住眾人悠悠之口。
再次,司馬允是賈南風召回來的,立他賈南風不會反對。
然面,一切發展得太快了,太子死了,賈南風也死了,司馬倫掌權,而且司馬倫為了拉攏司馬允,直接提升他為驟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都督之職依舊,兼任中護軍,直接參與禁軍掌握,實際上是把他當成了親信。
但司馬允暗中得知司馬倫有篡位之心,就決定要鏟除司馬倫。
司馬允要鏟除司馬倫,采用的辦法是暗殺。
為了順利完成對司馬倫的腦殺行動,他開始暗中豢養死士并且閉門不出,但是他想不到的是,在他的背后始終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
那雙眼睛的主人正是司馬倫,畢竟皇城內外到處都是他的人。
所以他干脆就學起了曹爽,假意升司馬允為太尉,卻收了他的軍權。
即便如此,司馬允仍假裝生病,不受任命,堅持閉門不出。
司馬倫就派御史逼迫他,又抓捕司馬允的黨羽,說他要造反。
御史送來的詔書上寫著:“司馬允謀逆叛國,罪在不赦。”
然而司馬允看到詔書之后認出是孫秀的筆跡,勃然大怒,準備馬上逮捕司馬倫派來的御史。
御史看情況不對,腳底抹油溜了。
司馬允就把他的兩個副手殺了,然后召集自己豢養多時的死士和王府護衛共七百人,傾巢而出,大呼:“趙王反,我將攻之,佐淮南王者左祖”
此去,九死一生。
司馬允帶領著他的劍客包圍了司馬倫的相府。
與此同時,司馬倫也召集了自己的鷹犬,司馬允的劍客個個身懷絕技,司馬倫的軍隊不敵,又有太子左率帶領東宮士兵在宮內呼喊以作內應,形勢危急。
在承華門,兩軍接陣,司馬允一聲令下,弓弩齊發。
司馬倫看見漫天的箭雨直奔自己而來,主書司馬畦秘用身體擋住了他,而司馬畦秘的背后已經被射滿了箭矢。
司馬倫起身,后軍立刻護衛著他退到了安全的地方。
雙方的拉鋸戰已經從清晨打到了中午。
接著、司馬督護伏胤帶領四百名騎兵從官中沖出來,謊稱有詔書幫助司馬允。
司馬允未察覺有詐,開陣接納他們,并下車接受語令,結果被伏胤殺死,時年二十九歲。
原來,司馬倫的兒子司馬虔早已買通了伏胤,用自己豢養的死士替換掉了皇城的禁軍,司馬允沒有防備,被伏胤殺害。
司馬倫贏了。
從他前世的經歷便可以看出,淮南王的手腕或許是有的,但這個手腕恐怕也沒有多硬。
不然
也不至于連趙王司馬倫都不是對手。
“君侯此次過來,可是為的交接之事”
淮南王的話語,將王生從沉思中喚醒過來,他輕輕點頭,說道。
“正是陛下的心思。”
淮南王深深的看了王生一眼,意味深長的說道“論起治軍來說,我不如你,論起收買人心,十個本王,恐怕也不是你的對手,不過培植親信,也是陛下最為忌憚的事情”
“這便不勞大王掛機擔憂了,我出身低微,若不培植親信,如何在軍中立足我與大王,治軍的方式自然是不同的。”
淮南王轉念一想,倒也沒繼續這個話題說話了。
不過他轉而,卻是問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齊王如今勢大,你準備如何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