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們把近年來寒流影響力和收益趨勢都拿出來進行了比較。
大家發現,尤其是近三年內,寒流對華國的輸出明顯減弱了。
他們把這歸結于許遠的過分突出。
因為許遠在寒國的影響力,導致整個寒國年輕一代對華國明星有了極大的改觀,甚至很多人開始追起了華國明星。
同樣的,在國際代言這一塊兒,各大廠商也愈發的青睞華國明星,變相的導致寒國明星的國際影響力和咖位下沉。
區區三年,寒國娛樂行業貌似蓬勃,但是各方面數據已然開始下滑,若非少時和GD的存在,寒流已經徹底被華流碾壓了。
“諸位,這是入侵,這是一場文化的戰爭!”
這句話,在今天的寒國,成為了頭版頭條。
一時間,不少人都被這種話蒙蔽,加入了反對許遠的行列中。
全國討伐,就此拉開了序幕!
朱鎮模:“太過分了,大寒想要崛起,文化是基礎。我們怎么能夠允許別人動搖我們的文化根基?我呼吁我所有的粉絲,讓我們堅守自己,堅守寒流的底線,拒絕華流!”
張東劍:“拒絕華流,拒絕華國藝人來寒國薅羊毛!”
李有光:“我是一個企業家,但我不得不說,近年來我們和華國方面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隨著他們的強大,他們也開始對我們寒國企業造成沖擊。”
“這不止是DK的事,也不只是演藝圈的事,這個整個寒國的事!”
“讓我們對華流說不,勇敢起來吧,大家!”
媒體輪番轟炸。
財團掌控的地方,媒體就是他們的喉舌。
“滾出寒國!”
“不歡迎許遠!”
“去其他地方拍《寄生蟲》!”
“我們可以不要奧斯卡,但我們不能沒有寒流!”
各種口號滿天飛。
許遠的劇組籌備工作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短時間沒,沒有人愿意為他工作。
當然,這個問題也很簡單。許遠直接把好萊塢的制作團隊拉了過來,而本地負責配合的工作人員,給了雙倍工資,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許遠不計較,但是孟岑兒咽不下這口氣。
她發誓,這筆錢會盡快找人吐出來的。
就在局勢還不明朗的階段,泰妍率先為許遠公開發聲:“大家冷靜一點。寒流也好,華流也罷,并不是絕對的。”
“一開始,我們足夠優秀,所以才有了寒流。但現在,不管是和霓虹還是和種花比起來,我們還有當初那么超凡脫俗嗎?”
“我們不再突出,甚至比不上別人,這才是華流出現的根本原因。”
“做好自己,我相信少時依舊能夠讓寒流綻放!起碼,現在的少時,是亞洲粉絲最多的偶像團體,不是嗎?”
泰妍的發聲實在是太勇敢了,或者說太莽了。
但也給支持許遠的人創造了一個機會。
宋慧喬:“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需要用抵制別人來給自己制造生存的土壤了?是,我承認現在的韓劇沒有以前那么好外銷了,但這真的是因為別人的抵制嗎?”
“今年,去年,前年,都有火遍亞洲的韓劇出現,比以往都更加火爆。怎能說寒流變弱了呢?粗制濫造的作品,以前或許有生存空間,但現在,隨著全世界民眾審美的提高,以后不會再有土壤了。”
“這不是許遠的問題,也不是華流的問題,而是進步的表現。”
“寒流不畏懼競爭,華流也并不是壞現象,我們需要進步,需要加倍的努力。需要學習優秀的人的長處,而不是阻擋別人。”
“畢竟,他們可以沒有寒國市場,但寒國不能沒有世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