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冰冰皺眉。
好像,還真的不只是為了錢。
起碼,營收并不是第一考慮。
尤其是《奔跑》、《雞條》、《好聲音》這些當年頂級的現象級綜藝。目前他們的營收、口碑都下滑了很多了,甚至不如某些新的綜藝勢頭猛。
尤其是他們的主要成員因為名氣大漲,身價也完全不同,片酬之高完全超出了節目組承擔的范圍。
但他們依舊要拍下去,硬著頭皮也要堅持,虧本也要拍。
為什么?
“是市場!”黎冰冰道,“搶占關注,發揮聯動和周邊效果。這樣,節目雖然虧本,但其他方面的營收加起來,是會遠超節目虧本的金額的。”
“就像迪士尼那樣,只不過迪士尼曾經走的是虛擬產業和實體產業相互聯動,線上虧本,線下賺錢。而這些節目,更多的是線上聯動。綜藝虧本,演員、電視劇、電影、演唱會、周邊賺錢。”
許遠點頭。
這些視頻平臺幾乎都完成了各自的行業閉環,除了能夠壓榨內部每一個環節的參與者的利益之外。還能夠利用任何一個環節的爆點來給其他行業帶去更多的利潤。
虧就是虧一份錢。
可賺,就能賺幾十份的錢。
而這些環節的焦點,就在明星身上。
所有項目,都要有明星參與。
所以,只要捧出了頂流,那么某一方面虧損再多都是值得的。
以人為本嘛!
而最好的綜藝,不是盈利,不是收視率,甚至不是任何硬性的指標。而是能否培養出明星,能否讓明星翻紅,能否培養出巨星!
這才是考量一個綜藝到底牛不牛筆的真正指標。
《好生意》能夠培養明星。
《奔跑》、《雞條》、《歌手》能夠讓明星翻紅。
但這些節目,除了最開始的參與者能夠被培養成巨星之外,其他人很難再獲得這樣的機會了。
這也就是節目的上限,也是行業上限。
任何節目,最強也就是這個水平了,把第一代參與者培養成巨星。之后不管多少期,偶爾能有一兩個運氣太好,也能夠成為巨星,但節目已經不是主要原因。
而許遠的這檔《興風作浪的姐姐們》,就是要把“初次”效應發揮到極限。
這個節目,可能只有一季或者兩季。
但許遠一次,就要批量制造一大批頂級的巨星!
所以這也就對節目參與者本身有了極高的要求。
素人不是不可以,但素人紅了也只是小明星。咖位這個東西,需要時間的沉淀。
可老牌明星,大咖們,本身沉淀夠了,只需要臨門一腳。
許遠,就能夠遞上這樣的機會。
……
就在《興風作浪的姐姐們》即將開始錄制的前夕。
節目組再發通告:天后駕臨,返璞歸真。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國際巨星,黎冰冰!
一時間,全網失聲。
天后!
真的來天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