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們的數據跑不動了,他們彼此之間互抬身價的東西就沒有了。
沒有了數據的支撐,他們在圈中和普通的新人沒有太大的差別。
哪個新人還沒有個自己的粉絲群和幾個有熱情的狂熱粉了?
另一方面,資本都流向了《姐姐們》中提前退出的那六七個姐姐們。
別看每年娛樂圈中作品無數,立項的電視劇、電影數不勝數。
但其實真正的精品項目,就那么多。
高端資源,都是十分稀有的,是要去爭要去搶的。
而每個姐姐接一兩個,包括還在《姐姐們》中參加節目的姐姐們也有人接到了這部分稀有資源。為了他們那些人是愿意等一兩個月,等她們參加完綜藝的。
先離開節目的姐姐們是有優勢,但留下來的姐姐們也有很多重量級選手。
所以,今明兩年之內,圈中頂尖的資源幾乎被這群姐姐們包攬完了。
數據頂流們,一沒有數據,二沒有頂級資源,頓時就原形畢露。
開始去撕搶二流的資源。
可二流的資源,往往不會在演員和嘉賓上投入那么大的金額。換句話說,人家不愿意請他們這種溢價貨,人家要物美價廉的那種。
好了,二流的資源也不一定能夠搶到。
一時間,這些頂流要么大幅度降價,要么干脆沒有活兒干。
而價格一旦降下去,影響就更大了。
你既然這個項目降了價,其他的項目人家就會看著你這個價格來出價。想要回到從前的身價,那是不可能的。
鯤鯤都降價了,小摩托你是不是也要降價?
大家都降價了,割割你是不是……算了,我們不用割割,賠錢都不用。
連鎖反應一起,原本片酬價格愈發浮夸的行業,一下子居然穩住了。
這是近些年來,第二次行業片酬詭異高漲。
第一次是在許遠入行前后一兩年。
那時候,是因為涉及到了稅金的問題。整個圈子一片渾濁,游走在灰色地帶,不斷試探官方的底線。
最后終于迎來了官方的天降正義。
離譜的片酬和電視劇、電影投資額一下子就被壓了下去。
那一次,許遠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雖然不是主要作用。
官方定下了基調,所有人不得不遵從。
但大眾已經熟悉了“大制作”,會不會不給小制作買單?
那到時候,大家鐵定虧本啊。
當時也有一部分人鼓吹這種輿論,目的就是為了給官方壓力,讓官方重新放寬要求。起根本目的,還是賊心不死,打算繼續騷操作。
然而許遠和孟筱萱橫空出世。
兩個人接了一部部電視劇和電影,成本都不高,可無論是收視還是票房,都高的離譜。比“大制作”年代還要離譜。
這就把那些人的臺子拆了。
十億電視劇,收視不如一億電視劇的三分之一。
五億大電影,收視不如一億大電影的二分之一。
幾千萬成本就拍出了十多億票房的電影。
許遠和孟筱萱創造一個又一個收視和票房奇跡的同時,也給官方了充分了信心。
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許遠就上了官方的親友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