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就認為,孩子們學習好,或者是在其他方面有成就,就是因為他的身上有這種東西。他們認為這種東西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所在。
在這里,我不想說這一個詞到底有多少科學的成分。只想說一句發明大王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從這一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就算是天才,那也是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成功的。雖然他們有了百分之一的天賦。可他們仍然要不斷的努力才行。
燈泡是如何發明出來的,是愛迪生和夢羅園的伙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制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后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制造的方法,終于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是愛迪生把人類從黑暗帶到了光明,翻開了人類歷史最為光輝燦爛的一頁。
愛迪生是一個天才。可就是這樣一個天才,發明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電燈,就是失敗了無數次才成功的。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天才那點天賦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興趣。
余認為,所謂的天賦就是一種興趣。根本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非常玄妙的形而上的唯心的東西。這是因為我們無法解釋那些有成就的人是如何成功的。于是,我們就開始隨意地猜想人家與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就想人家身上肯定是有普通人沒有的東西。于是,就有了‘天賦異稟’這個詞。
很顯然這個詞本身就是比較唯心主義的。就認為有些人就是‘神’就是什么都知道。他們生下來就與眾不同,是超越普通人的存在。
當然,關于人類的大腦,這一團宇宙中最為神奇的物質,顯然是還有很多的東西,我們還是不了解的。可以說,我們了解的宇宙的知識,都比我們了解的大腦的知識還要多。我們的大腦可以洞穿整個宇宙,但就是無法洞穿自己。
余認為,學習好的學生,不是什么‘天賦異稟’。只不過是他們從小對學習這種事情有興趣。這才讓他們不斷地努力,才能保持一個學習好的狀態。
而學習差的學生,只能說明,他們從來就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根本不想學習。學習這一件事情,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和累贅,是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情。
既然你都不愿意做這事,你又怎么可能把它做好。偉大的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他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明。現在我們都說愛因斯坦是天才。可是他在小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天賦異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