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聚強兵攻并州,滅北漢殘余。天下就此一統。
對于這個先南后北的順序,風沙并不贊同。
在他看來,北周只需占下淮南,南唐須臾可滅,但是不要這時滅,否則并吞南唐將會耗費北周巨大的人員、物資和精力,相當一段時間將是負擔而非助力。
畢竟南唐的疆域并沒比北周小多少,人口及繁華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蛇吞獸之后,消化之前必定虛弱,易被敵所乘。
契丹不可能坐視不理,一定會設法掣肘,北周很可能深陷泥潭。
北周占下淮南之后,失卻地利的南唐僅剩長江天險,都城江寧府處于朝不保夕的狀態,短時間內絕無北伐的可能。
那么北周應該立刻劍鋒轉北,一鼓作氣收復幽云十六州。
后無掣肘,成功的把握很大。
以幽云之天險,只需重兵守住寥寥關隘就可以斷了契丹南下的威脅,而不必提心吊膽的于廣大的平原設防,那時再來統一南方,可以安安穩穩的消化。
實際上,只要北周能夠收復中原丟失已久的幽云十六州,那便是中原的大功臣,一定會被包括百家在內所有勢力毫無疑義的視作天命所歸。
屆時,南唐也好,東鳥也罷,保證不戰自潰。
北周根本不必大肆興兵,中原也能少些內耗。
風沙發了陣呆,不太理解柴興為什么會采納此策為國策,轉念細細地琢磨一陣,發現王卜這份平邊策也有一定的道理,柴興采納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此策能夠保底。
柴興作為皇帝,不得不考慮不滅南唐而去攻幽云,如果失敗怎么辦?如果與契丹僵持不下怎么辦?如果損失太大怎么辦?
屆時,豈非連南唐都無力再滅,甚至被南唐聯手契丹兩邊夾擊,身死國滅。
先滅南唐起碼能保證除開幽云之外的中原落袋為安,之后慢慢消化,徐徐圖之,倒也不是沒有收復幽云的可能,僅是很困難罷了。
畢竟失去幽云天險,中原只能挨打,難以還手,統一中原之后的整合消化又需要太長時間。
如果能夠關起門來防賊防盜,什么都好說。若無相對安穩的邊防,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如果第一代雄主拿不下幽云,或許第二代尚還有點指望。如果拖到第三代還沒能拿回來,希望真的渺茫了。
風沙不禁嘆了口氣,私利和公利相比,往往私利為先,這是無可避免的,非得大智大勇者方能公利為先。柴興以此策為國策,顯然選擇了先私后公。
在北周的皇帝看來,如果不能由北周統一天下,再美好的前景跟他有什么關系?怎么也不會跟契丹拼個你死我活,讓南唐或者東鳥漁翁得利。
一夜未眠,天光大白。
景明坊,白礬樓。
景明坊與西雞兒巷僅隔了一條大街,清晨宵禁解除,封街的禁軍搜索一夜無果,已經撤走。
馬思思和孟凡帶著風門的機動人手前來護衛,風沙獲得安全之后,讓孟凡把趙大公子送回去,他則臨時決定去見易夕若。
對于明教的事情他了解一些,但是并不深刻,特意跑來問問。
他昨晚把寒天白好好羞辱了一通,當然要有些防備。
“明教認為那種事是模仿惡魔通奸,會導致人類生生不息,繼續不斷地生出暗牢囚禁光明,所以無論男女必須保證貞潔。”
易夕若顯然誤會了風沙的來意,以為風沙仍在著惱先意明使和凈風圣女的關系,一個勁的解釋。
“總之,先意明使和凈風圣女只能在精神成為夫妻,身體上不行。風少您別生氣了,夕若的身心完全屬于您,永遠不會變,對他僅是虛與委蛇罷了。”
風沙心知易夕若為什么這么在乎凈風圣女的身份。
先意明使和凈風圣女注定成為夫妻,婚后凈風圣女成為凈風明使。
先意明使和凈風明使將是未來的明尊和善母。
也就是說,易夕若通過這場聯姻,將會成為明教的二號人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舍不得放棄,寧可得罪他,也咬著牙不肯松口。
……